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各地多措并举创新社会管理 专家强调“以人为本”

2011年07月15日 15: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15日电 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重要的日常工作。最新一期《时事报告》杂志刊文介绍了北京市东城区 、广东省惠州市、江苏省南通市三地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专家指出,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

  北京东城推网格化管理解决实际问题

  网格化精细管理成为北京市东城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北京市东城区综治办主任刘宗琦、东城区综治办综合协调室主任李俊杰撰文指出,网格化管理,就是构筑区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三级平台”和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的精细化。

  自去年8月开始,东城区试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目前已将区属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成了589个社会管理网格,建立了以“人、地、物、事、情、组织和房”为核心的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的工作目标。

  通过精细管理,精准指挥,精心服务,北京市东城区真正发挥了网格化模式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全区的火灾、火情下降数创历史新高;全国“两会”期间,全区110刑事类警情、刑事手段类警情和刑事立案数均实现了大幅下降。

  广东惠州借“网络问政”察民情解民忧

  在广东惠州,网络问政则成为一项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惠民工程”。中共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雁行介绍,惠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和“真问互信,真听实干”的原则,借助网络问政平台,由主要领导带动各县(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积极上网、触网、用网,让群众声音得以传到“庙堂”之上。

  惠州市打造了四个富有特色的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了全方位互动。第一,编写《惠民在线信息摘报》全方位收集民意直达决策层。第二,开设“惠民在线”论坛——全媒体在线即时交流。第三,创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全天候受理网民问题。第四,开通“书记微博”——市领导与网民的“直通车”。

  此外,还建立严格考核机制,确保有效问政。首先,综合信息平台设置“红黄绿”灯和评分制度。其次,定期开展各项检查、监督。再次,三项考核评价问政成效。

  通过“三管齐下”,严格考核,推动网络问政工作有效运作。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网络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

  通过全媒体互动,网络问政工作已家喻户晓、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党政官员与网民群众一起,共同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惠州网络问政品牌正以不断高涨的人气和参与度,转型成为一个响亮的社会管理品牌。

  江苏南通构筑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

  江苏南通则将创新社会管理重点放在构筑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上。据江苏省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斌介绍,2003年,南通市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潜在的、突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因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上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

  面对这一问题,南通市坚持以大整合的机制实现社会调解资源整合的最大化,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和开放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化解机制,不断构筑起“一综多专”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2008年2月,南通成立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管理下的独立第三方的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实行市、区、医院三级联动,构建多方联动的资源整合机制、客观公正的事故鉴定机制、规范有序的调处预防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纠纷理赔机制。所调解纠纷实现“零反悔”。

  “哪个领域矛盾多发、高发,调处机制就延伸到哪个领域”。专业调处机制在依法调解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政策调整、司法救助、行政救济、保险理赔、社会援助等手段,来实现群众利益的协商化解和诉求实现,使调解更富人性化。公调对接机制实行县调处中心与县公安局、乡镇调处中心与派出所、村居调处站与警务站三个层面的对接。

  同时,南通还按照“强化县级龙头、完善乡镇主体、夯实村级基础”的思路,着力做实大调解组织平台。突出县级调处中心矛盾纠纷排查、重大纠纷调处、组织听证对话、社会舆情研判、稳定风险评估、对下管理考核等八大综合功能。把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民转刑案件的下降率、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管控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等八项指标作为各级干部和调解员的考核重点。此外,还强化科技建设,投入120万元自主开发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市、县、镇和村居。

  专家称创新社会管理应“以人为本”

  对于各地采取的社会管理新举措,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撰文指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锻造符合新时期“社情民意”的“民心工程”,让人民过上心情舒畅、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竹立家称,目前,中国的许多地方和部门,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从“社会结构性改革、社会组织建设、政府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

  首先,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是“社会结构性”改革。

  其次,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是“社会组织”建设,是实现社会的“有效分权”。

  最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使社会处于一种良性运行状态,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竹立家强调,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战略转型期”,转型的关键词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目的是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继续关注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未来30年,必须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如何把“蛋糕切好”上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