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蛟龙”号潜航员亲述下潜:舱内感觉升沉强烈

2011年07月22日 09:1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蛟龙”号潜航员亲述下潜:舱内感觉升沉强烈
叶聪。资料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蛟龙”号成功完成4027米的下潜深度,初战告捷,潜航员叶聪向本报独家提供了他亲笔记录的此次下潜经过(文中时间均为当地时间)。

  风大浪高,不能满足下潜试验条件

  半个月的航渡以后,当我们抵达预定试验区时,太平洋上不“太平”,风大浪高,不能满足下潜试验的条件。

  这块海域的常客,我的同屋、海洋生物学家王春生说,他近些年到过这个地方七八次了,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海况。

  等了两天,天气没有好转,反而恶化、复杂。指挥部经过会商,艰难作出决定,赶赴第三备选试验海区。

  留下“海洋六号”船继续在合同区作业,“向阳红09”急行30小时,穿过一大片雨带后到达备选海域。

  试验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航行过程中,在全船的关注和帮助下,我们装好了压载铁。

  21日,在凌晨3时抵达海区后,立即安排了浅地层剖面测量,确定了试验海区的深度。

  早上7时,收到了国内发来的海区海流、水文和底层的详细数据。

  8时,我和崔维成、杨波三位试航员进舱,开展编号为第四十次的下潜。

  一入水,大海就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这次下潜的目标深度是3700米左右,内容是均衡试验、水声调试和潜水器性能复核。

  一入水,大海就给了我们当头一棒。这个海区接近赤道,虽然风浪较小,但是涌并不小,我们在舱内能感觉到潜水器的升沉强烈,透过观察窗能看见海水一次又一次拍击过来。

  两位下潜的同伴,一位是副总指挥崔维成,他的适航性非常好,自称“心不动则船不动”;另一位是水声专家杨波,当时已经闭上眼睛,几乎是平躺在我旁边。

  下潜深度到达20米,波浪的影响就立刻减小甚至没有了,三人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舱外的光线逐渐变暗,开始还能看见一两条小鱼、浮动的发光水母,到最后就只能看见那些自发光的浮游生物了。因为下潜速度很快,这些光点就像流星般从观察窗前划过。

  顺利通过1700米考验,大家松了一口气

  开始的1000多米很顺利,我们还抽空拍了一张三个人的合影,通过水声通信传到了水面控制室。

  过1700米的时候,大家紧张了一会儿。去年,潜水器多次在这个深度绝缘报警,但是一回到1000米,报警消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五次下潜。经过一年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今天我们顺利通过了1700米的考验,大家松了一口气,继续往下潜。

  下潜过程中,我们测试了几乎所有的设备,确认它们在各个深度工作正常,通过分析下潜速度、阻力等参数,获得了潜水器在这个海域的均衡数据。

  中午11点半,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蛟龙”号在时隔一年的第一次下潜中打破了自己的下潜深度纪录,达到了4027米。

  20天风雨漂泊,我们迎来第一个胜利果实。

  回到甲板以后,我们举行了泼海水的仪式。以前,这个仪式是为第一次下潜的人准备的,现在成了“蛟龙”号返回甲板后、庆祝新纪录产生的保留节目。

  一大桶冰凉的海水从头顶浇下来,开心得通通透透。 (记者 余建斌整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