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盘点国际组织里的中国人:张亚丽

2011年07月27日 05: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盘点国际组织里的中国人:张亚丽
张亚丽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张亚丽:“我是儿童工作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位于北京三里屯路12号。这是一座花园式庭院,绿意盎然的草坪,争奇斗艳的鲜花,让人在炎炎苦夏中享受到一份恬淡与宁静。就在这片花草间,远远走来一袭黑色长裙的高贵女士,盈盈笑语中递上一张名片,上面清晰地写着:张亚丽,儿童社会政策处高级项目官员。

  张亚丽,祖籍重庆,已经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了20多年。1982年,她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凭借出色的英语才能任职于全国妇联国际部。在当年,英语还是稀缺才能,很多人都认为像她一样的毕业生应该去外交部一展才华。“我记得一次在火车上闲聊,有人听到我是大学生,又在妇联工作,就十分诧异。其中有一个小伙子还诙谐地评价我‘你真是鹤立鸡群啊’。”说到这,她很淡然:“不管别人如何不解,在我看来,妇女、儿童工作都是神圣伟大的。”现在,面对别人的询问,她依然骄傲地回答:“我是儿童工作者。”

  10年前,张亚丽注意到一个现象: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很多“流动儿童”。“我发现他们大多是跟随打工父母来到外地,因为户籍原因无法上学。”2000年,张亚丽和她的团队与中国国务院妇女工作委员会合作在石家庄、无锡两地建立试点,联手推进“流动儿童登记”项目。张亚丽介绍,她在项目培训中展示了20多位“流动儿童”的作品,“孩子们用笔和纸真切地描绘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她说,“是他们上学的渴望,推动了我们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会继续做下去,让中国的每一个儿童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近年来,张亚丽也一直在关心儿童的阅读问题。“现在,孩子们阅读的很多书籍并不适合他们,许多学校的图书馆也都成了摆设。”张亚丽焦虑地表示,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自己决定想看的书籍。在张亚丽的倡导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北京15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图书馆进行了捐书活动,从书籍的选购、登记到借阅管理,大多是孩子们自己制定并参与。

  很多人都认为,成为国际组织的一员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听到此,张亚丽摇摇头说:“其实,这并不难。”她莞尔一笑,“联合国,三个字代表着国际公认的标准和规范,因而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使命感,要敢于为弱势群体代言,这是最重要的职业素养。” (顾彩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