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合肥晚报:让看海的“涝”剧不再重演

2011年07月27日 15:45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天上午,瑶海区公布了裕溪路配套排水支路网工程的最新建设情况。据介绍,其中有多条道路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到8月份将全面完成建设并实现通车,沿线的排涝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加。

  “到××来看海!”这句网友们的调侃,连同内涝给众多城市带来的难以磨灭的阴影,注定将被历史记住。今年5月以来,许多地区陆续遭遇暴雨侵袭。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每次暴雨来袭,内涝常常让各地的城市成为泽国,即使是首善之都——北京也未能幸免。

  看海的“涝”剧席卷多个城市并频频上演。是因为雨下得实在太大,还是我们的城市防涝工程积弱已久?对于这一问题,社会各界早已在追问中形成了共识:虽然极端气候一度被认为是造成各地涝灾的直接原因,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城市排涝系统的软肋。与此同时,另一个让公众惊讶的个案也佐证了这一判断:不久前南方水灾,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惨遭水浸,而赣州得益于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却幸免于难。

  今天上午,瑶海区公布了裕溪路配套排水支路网工程的最新建设情况。现在,令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无疑是,在这一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能否让沿线区域彻底远离内涝之灾?对此,有关人员给出了颇为肯定的回答。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在各地频频追问下水道这个城市良心工程的背景下,这样的回答不是凭空的承诺。

  古语说“多难兴邦”,我们也相信,“大灾之后必有大治”。可是,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个工程本身的问题。要真正让“看海”的“涝”剧不再重演,除了要有灾后看得见的“大治”,其背后,更要建立明确的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这一无形的后盾。否则,灾害过后,难免会出现“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情况,大灾之后的“大治”,则可能沦为一轮轮“运动式”工作的尴尬。(李后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