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解放军报:中国建航母不值得大惊小怪

2011年07月29日 04:5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7月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改造航母,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中国主动对外公布研究发展航母的信息,引发国际舆论的关注。事实上,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外不少媒体就对中国发展航母有诸多猜测,言辞中显露出颇为复杂的心态,既认为中国发展航母是一种必然趋势,符合一个快速发展大国在国力增强、影响力上升后要求有与之相称的远程投送手段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对中国一旦拥有了航母感到“担心”,认为这会“破坏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平衡”。

  国外媒体的这些言论,只说对了一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的大国来说,拥有航母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并不值得外界大惊小怪。

  在世界上诸多大国之中,中国是周边安全形势最为复杂的一个。中国有着1.8万公里漫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合法管辖的约300万平方公里广阔海域,中国军队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任务相当繁重。而且,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拓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保护自身海上交通线和海外合法权益的需求也日益突出,中国必须具备远洋机动与远程投送能力。没有航母,或没有与航母同等效力的海上机动作战平台,我们就不能有效地维护领土领海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就不能为中国在海外合法利益提供坚强的力量保障,更难以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保障自己的核心利益、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研究发展航母,保障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国巩固国防、维护自身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种必然要求和选择。

  正如恩格斯在回顾欧洲舰船发展历史时所说,“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航母作为大型现代化综合作战平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象征。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均拥有航母,而且美国还不止1艘,达11艘之多,比目前全世界其他8个拥有航母国家现役航母数量之和还多。而中国是唯一没有航空母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在五大国中“敬陪末座”,就是与西班牙、意大利、巴西、印度、泰国等地区大国也无法相比,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是极不相称的。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支重要力量,理所应当对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也理所应当拥有人类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来增强自身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能力。研究发展航母,提升保卫世界和平的能力,是中国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地区稳定的国际义务的一种必然要求和选择。

  研究发展航母,需要对多种武器装备进行集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航母在欧美发达国家有近百年历史,目前已演进了好几代,从常规动力发展到核动力,舰载机离舰方式从滑跃起飞、弹射起飞向着电磁弹射起飞方向发展。且不说中国目前仅仅是利用一艘废旧航母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就是在经过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后真正形成战斗力,也会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发展航母,并不表明中国的国防政策和海军战略会发生转变。

  军事战略决定武器装备的性质,而不是武器装备决定军事战略的性质。中国即便拥有了航母,也仍将继续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近海防御仍将是中国海军战略的基点。航母与其他武器装备系统一样,只是诸多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手段之一,同样要毫无例外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国防御性的国家军事战略。中国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动辄出动海上“巨无霸”,四处游弋,耀武扬威,更不会到别人家门口去实施航母讹诈,欺侮弱小国家。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慎战”战略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又是一个不畏强权的民族,勇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公理通过艰苦奋斗掌握“止战”的能力,以更好地履行对世界和平所担负的责任。“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古训,至今仍为中国人民所铭记。半个世纪之前,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也要在列强的封锁下发展核武器,以打破强权国家的“核垄断”、“核讹诈”。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郑重地向全世界承诺,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始终恪守这一承诺。

  对于核武器的态度,是中国政府坚持“慎战”、“止战”战略文化传统最为突出的事例。研究发展航母,同样秉承了这一战略文化传统——中国研究发展航母,是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与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而绝不是为了去侵略扩张,称王称霸,争夺什么早已为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人士所唾弃的“海上霸权”! -彭光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