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各中央部门公开的“三公”支出的定义都是“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各部门的相关支出中,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其余的事业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同样隐含着“三公”支出。(8月1日《青年时报》)
“三公”从幕后走向前台,到目前为止中央多数部门对“三公经费”进行了亮相,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大进步。但从公开的“三公”看,都是计划内“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而计划外的“三公”却鲜为人知。
公布的“三公”即使公众看不懂,总有个度,大致高不到那里去,而没有公布的计划外“三公”却难说有度,有的将“三公”拿到企业报销,有的在其它科目中列出,甚至是否还会用小钱柜出帐?计划外的“三公”躲在阴暗的角落,即使公布的“三公”高,并非最高,即使有的公布的低,也并非最低,如:“同样是公务接待费,财政部一天就吃掉了住建部一个月的钱,统计口径一样吗?”“三公”不把暗的晒出来,就没有真实可言,反而导致“三公”盲目扩大。
公布“三公”关键在实,这个实不仅是计划内,更在于计划外,计划外的“三公”不挖出来,公布“三公”只是表面,难以揭开其内幕,甚至会助长一些人的弄虚作假。
“三公消费”核定一年比一年紧,紧缩开支严之严,可是“三公”不正常消费并没有得到有力遏制。中央部委办“三公”能否公开,能否得到有力监督,起着引领的作用,只有上面的真,下面才不敢假,因而,公布“三公”不能停留在计划内的财政拨款,更应盯住计划外资金。(罗瑞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