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官员免职成“糊涂账”引质疑 被指作秀忽悠民意

2011年08月12日 09:3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官员免职成“糊涂账”引质疑被指作秀忽悠民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去年3月的一起矿难后,已被“就地免职”的河南泌阳县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县长王新科,过去一年一直以副县长身份工作、出席正式公务活动,近期还兼任该县政法委书记。泌阳县委宣传部就此回应:媒体此前报道有误,矿难后该副县长并未被免职,只是“记大过”。

  消息一出引发了公众的同声质疑,联系到此前的若干官员复出新闻,他们反问:难道所谓被免职是在“逗你玩儿”?仅仅是为应对舆论和平息民愤而“激情作秀”?

  质疑 说话有两手?

  这真是验证了那句俗话:“官字两个口,说话有两手”,一句“媒体报道有误”,就把当初的“就地免职”决定推翻了,庄重严肃的组织决定竟然成了“逗你玩”。

  很显然,把责任推给媒体很难令人信服,既然当初媒体报道有误,把“记大过”报道成“就地免职”,错误如此之大,泌阳县为何不纠正错误?恐怕这是故意为之。这样是泌阳县应付矿难“危机攻关”的两手准备,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对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县长王新科“就地免职”,既给上级一个积极问责的态度,又给公众和舆论树立一个开明政府形象,更有利的时,随着主管生产安全副县长被“就地免职”,一些问题可以就此掩盖下来。暗地里却仅对王新科“记大过”,好让其有一个随时复出的机会。“就地免职”不过是一个迷惑公众和舆论的“障眼法”罢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的是,在泌阳县玩“就地免职”把戏之后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免职干部复出时间给予了规定,更没想到的,还有有心人会抓住“就地免职”问题不放,并通过网络把问题“扩大化”,如此一来,泌阳县只得拿出耍赖的本事,不承认当初的“就地免职”决定,并把责任推给了媒体。其实,公众也不傻,孰对孰错,谁是谁非,大家心里有数,究竟是谁忽悠了自己,大家心里也有一笔账。当然,被忽悠了一次,公众就会提高警惕,增强免疫力了。拿“就地免职”来逗公众玩,只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陈强

  分析 免职只是应付舆论避风头

  王新科当初是否被免职,还真成了一道树立在大众眼前的“罗生门”,谜底难清,事实真相难知,让人如同雾里看花。当地官员先说免了,后又坚称未免。如此前后矛盾、上下矛盾的说法,到底信哪个?既然王新科“从未被免职”,何来“免职”新闻满天飞?对此,有关方面将责任归于“媒体此前报道有误”。难道曾报道免职消息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恰巧犯了同一错误?

  “媒体此前报道有误”恐怕只是个托辞。王新科的身份疑云,不免让人猜想连篇。猜想一:表面上真免,实质上假免。以往,但凡矿难等事件一发生,面对民愤,便有人被问责,以应对强大的舆论压力。此时的仓促问责,往往玩的只是一个“障眼法”,推出的只是一个“挡箭牌”,实际上却并未真正履行免职程序。既然未履行免职程序,那么此“免职”只是“逗你玩”,当不得真,以避避风头而已。

  猜想二:王新科这个事故“罪魁祸首”,只是“替罪羊”。从以往来看,但凡矿难等灾难性事件一发生,“相关责任人被免职”,好像成所有当事政府部门对外发布的第一消息。王新科就是在矿难当天,短短数小时内,被“就地免职”的。有人为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叫好,赞当地政府反应真“迅速”。或许,如此快速地处理“涉事官员”,恐怕只是找只“替罪羊”以平民愤,摆个姿态,做个样子。为了安抚这只“替罪羊”,对外虽宣称被免职,对内却“外甥打灯笼——照旧”,官好像没了,权还在,位依然,“替罪羊”也就被处理得无怨无悔。这恐怕是面对问责,那么多人甘当“替罪羊”的原因所在。如此处罚责任人,纯属为掩公众耳目做幌子。何勇海

  观察 对民意和制度的嘲弄

  现实中,政府问责制的施行碰到了不少问题:一些官员对政府问责也缺乏由衷认可,把“被问责”视为官员因运气不佳而在政治风口浪尖上牺牲的祭品,或把问责视为缓和矛盾、重塑形象的政治作秀。“被免职1年半副县长仍以原身份工作”恰恰印证了“官员运气不佳说”的存在,并且整个官僚体系对其作出了“补偿”,表面上看给了公众一个“说法”,实则是把免职当成了回避舆论监督和公众知情的“靶子”。

  进一步说,这种现象是对民意的戏弄,也让自身的公信力受到了打击,甚至比那种被问责官员“悄然复出”现象带给社会的危害更大。这已经不是民意和官意的割裂问题,而是根本没有把民意当作回事,更没有把相关规章制度放在眼中。

  这种怪象告诉我们,以制度出现的行政问责很多时候并未能绕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潜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制度还仅仅停留在文本意义上,没有真正发挥效用,同时还没有建立起对制度的评估或反馈体系,制度的效用如何几乎还无从知晓。多数问责的实例中,制度的无效使其成了空架子,对官员履责与否并不能真正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制度化的实际意义遭到削弱。

  责任政府与问责制问题绝不仅仅是追究责任或“引咎辞职”、“就地免职”这么简单,而是涉及整个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被免职1年半副县长仍以原身份工作”的背后是行政问责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保证,才能保证行政问责制得到真正落实。而目前的内部监督往往相互礼让,外部监督又易受到种种限制,难以形成合力。因此,“被免职仍以原身份工作”,实际上是对民意和制度的双重嘲弄。朱四倍

  提醒 不能仅靠媒体“扒粪”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可王新科虽然名义上是被免职了,却仍然是副县长。这对于“规定”是莫大的讽刺。许多官员被免职,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异地任职,可这个王新科却是最牛,因为他就任原职,且不避媒体。你看他的活动:2010年7月1日,媒体发布的通知显示,2010年河南省泌阳县特岗教师面试领导小组“组长由泌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新科同志担任”;2010年8月13日,媒体报道泌阳县举行2010年“金秋助学”活动助学金发放仪式,“县政府副县长王新科等县领导及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哪里还有被免职的痕迹?

  被免职了,仍然“在位”,显然不是因为当地再也没有官员可以替代王新科,其背后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其一,免职本就是应付上级,应付媒体,说得重了些就是在戏弄;其二,王新科的背后有极强的“保护伞”,可以保住他不倒,而且还会不断“进步”;其三,发生矿难,在当地根本就不算个事儿。因此,对于王新科被免职,大家深表同情,也就让其在原位上继续“贡献”了。

  免职官员,本就是为了引起警惕,而免职如同儿戏,如何杜绝矿难?在媒体的强力追势下,王新科可能会真的被免职了,但谁能保证他不会又重新做官?不追究背后的领导责任,不将背后蕴藏着的本质问题解决,处理了一个王新科又有何用?本来,靠媒体的“扒粪”,其有效性就是相当短暂的。郭文斌

  ■评判 忽悠民意的作秀

  免职成了一些人用来忽悠民意的一场作秀,高频率的问题官员复出事件更像似一场藐视公众的疲劳轰炸,难怪有网友叹息:“一开始,我常常悲愤,次数多了,就麻木了。”这种狡黠得近乎耍无赖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上面有熟人罩着,同层有战友护着,下面有部下兜着,如此庞大的关系网,还怕摆不平这样一件小事?而恰恰可怕之处就在于此,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官员手中的权力是公众给的,问题官员该不该复出、该怎样复出,还当先听听公众的意见,否则麻木就会堆积成愤怒。蒋志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