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动物保护组织质疑开放国际狩猎 呼吁信息公开

2011年08月12日 10:0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开放国际狩猎进行评审,是否有第三方专家(动保与环保组织的代表等)参加;国家林业局应把狩猎信息公开,举办听证会。昨日,动保组织纷纷表示,对“国家林业局最近就7名外国狩猎者拟在华狩猎”一事指出疑问,并表示或将发布公开信寻求政府解释。

  昨日,在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鸟兽学院举行的讲座上,国内最大的国际狩猎企业———正安国际旅行社(此前曾受美国4位狩猎爱好者委托代理狩猎申请)总经理王巍与诸多动物保护组织成员见了面,并向动保组织介绍了其狩猎目的。不过,动保组织纷纷表示依然没有解惑,或将发布公开信寻求政府解释。

  动保组织昨日没有发布相关的公开信,但是表示,会密切持续跟踪此事,可能会在近期联合70多家动保组织发出抵制声明,并向国家林业局发送公开信,呼吁进行解释和信息公开。

  - 疑问

  1 开放狩猎来保护野生动物?

  昨日,正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巍展示了不少狩猎动物的图片。

  王巍解释,狩猎运动在国际上早有惯例,已形成了很完善的产业。狩猎是一种游戏、是劳动,是生活的格调,也是一种收获。

  不过,在场动保组织表示,王巍的解释并没有解答他们的疑惑。

  “他展示了很多图片,狩猎的动物都没有带血的,好像动物的死亡都是没有痛楚的。”动保记者沙龙负责人张丹说,“我很想知道,除了商业利益之外,到底是什么动力驱使他们会对好端端、活生生的动物扣动扳机,再把它们的头角割下来当作战利品炫耀和招摇。”

  张丹表示,动保组织对国家林业局的决定持有疑问,希望有一些问题能够得到解答。其中包括,动保组织依然认为用开放外国人来华狩猎的方式,来保护野生动物是不成立的,希望能够有更详细的回答。

  2 捕猎动物收益将如何分配?

  张丹表示,国家林业局的决定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但这个专家委员会是什么人组成的,是否有第三方专家(动保与环保组织的代表等)存在,应该予以信息公开、举办听证会。

  此外,通过开放国际狩猎,在多大程度上如林业部门所宣称的提升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保护了当地的野生动物,捕猎的都是什么动物,数量、收益、分配,这些信息都希望得到公开。

  - 背景

  7外国人申请前往青海狩猎

  8月5日,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委托“野生动物猎捕专家委员会”召开行政许可专家评审会,通过了两起外国人来华狩猎的评审。他们拟于今年秋季奔赴青海都兰国际狩猎场猎捕岩羊6只、藏原羚4只。

  国家林业局将在核实申请材料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在不超过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 这一消息爆出后,立即引发争议。

  - 观点

  狩猎可减少当地牧民偷猎

  王巍(国内最大的国际狩猎企业正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此前做过多年的动物保护,曾在卧龙保护大熊猫基地进行过保护大熊猫的工作。开放国际狩猎,将狩猎费用给予牧区牧民,可以避免当地牧民通过偷猎获得野生动物的器官出卖,减少偷猎行为。用狩猎的方式可以保护野生动物,实现生态平衡。

  开放狩猎关键在于监管

  奚志农(野生动物保护摄影师):这个事情国家林业局做了这么多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是公众不知道而已。

  现在,公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质疑也越来越强大。对公众而言,认为野生动物这么少,还要打,还让外国人打,无法接受,这也是正常的。

  但从科学管理保护角度来讲,开放狩猎是全世界都行得通的事情。在美国,钓鱼要执照,打猎要有许可,这都要用钱去买,在到位的管理下,狩猎是很好的事情。

  在青海,打一只盘羊要2万美元,打的都是很老快要死的残羊。这些羊,本来最后不是被狼吃掉,就是饿死。国际猎人过来,将这些本来就要死的残羊通过狩猎换得2万美元,就能够用来保住更多的野生动物,当然是件好事。

  狩猎这个事情,一个核心的问题不是情感上的,而是监管上的。政府收的钱,是否都用在保护上,这应该公布出来。

  但是这本身是对的做法,相关部门一不做宣传,二又不将这些费用的去处公开,当然公众就不知情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会下降。 

  本报记者 金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