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 董碧辉
上海82路公交车,一位辛苦捡纸板与塑料瓶的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捡来的几大包物品登上公交车后,遭到一名男乘客的谩骂和司机的驱赶,最终,老人携带的塑料瓶、纸张多数都被扔下了车。到底是什么将老人赶下了公交车?
无风日子(钱报网网友):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所以司机说恶心的时候,老人才会回答“这些全是钞票”。我想这不仅仅只是一句话,其真正的意义就是一堂现身说法的资源再生课。我们现在正开始提倡垃圾分类,但老人们早已经在为我们做着这些工作了,这么多年来,正是他们的劳动,才为我们这个资源贫乏的社会挽救了无数可利用的资源,他们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而那些鄙视他们的人,你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这位老人来给你分分类呢?
凌心园主(钱报网网友):首先,就这件事本身来说,赶老人下车于情于理都是应该谴责的。于情上,老人这么大年纪,不给他让座也就算了,还动手驱赶,可见这男乘客心中毫无敬老概念。于理来说,老人拾到的东西,是老人劳动获得的财产,将其无故扔掉,与抢人钱包掷于窗外又有何异!其次,从网上对这件事的反应来看,说明社会上仍有正气存在。但遗憾的是,当时车上其他乘客并无一人出面制止,司机也拒绝老人上车。
默然回首(钱报网网友):我想说的应该是怎样对待弱势群体的问题。每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大小,谋生的本领可以不同,但得到社会的尊重应该是一样的,享受公共福利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任何人没有权力用言语和行动去歧视弱势群体。即便那位将拾荒老人赶下车的男乘客是正宗的白领,作为“白领”,不光领子应该是“白”的,心灵也应该是洁白无瑕的!
xiaozhendeo(钱报网网友):去年,杭州图书馆红极一时,因为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时,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人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这位公交车司机就缺乏这种责任感,老人刷的是敬老卡,试想想,既然有办卡的权利,自然也应该有享受消费的权利。对把垃圾袋扔下去的男乘客大可以说一句,我无权拒绝他乘车,但您也有权利不坐。当然,更好的处理办法是征求所有乘客的意见,毕竟公共资源也不是拾荒老人一个人的。
温国鹏(本报特约评论员):公交车是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出行而提供的公益性的交通工具,类似于某个人“能不能坐公交车”或者“该不该坐公交车”的讨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即使他只是一个拾破烂的老人,谁又有权力剥夺他享受这种公益福利的待遇?更何况当时车厢很空,老人上车并没有影响其他人的乘坐空间。公交车上没有标注着对某一人群的特殊歧视,戴着有色眼镜的是同在公交车上的某些乘客。
方小晶:社会阶层的断裂与固化,使处于每个阶层的人都处在焦虑中,并且极易催生出对不同阶层人群的固定的情感。日常乘坐公交车的,我想一般也是属于社会的中下层,但这并不妨碍一些个体对更底层的阶层,例如这位拾荒者施以鄙夷的目光。当然,也会有人同情,但这种同情也是居高临下的,带有施舍味道的。其实任何社会都会有不同的阶层存在,关键是在一些基本权利和社会基本规则上,要一视同仁。但中国离这一步似乎还很远。因为有这样的潜意识,那位仁兄就敢于暴力相加,浑然不顾公交的公共性质和对人的基本尊重——自认为高出一等所以可以为所欲为,特权哪怕再微薄,也是诱人的。
付瑞生(本报特约评论员):这个问题有两个层面。第一这位老人的物品是否超过标准,是否含有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和放射性等危险品。如果有上述情况,自然不容许上车,这和歧视没有关系。即使弱者也要遵守法律。
第二,如果没有上述情况,我们则要谴责并对这一歧视行为追责。作为一个消费者,他有上车并携带物品的权利。无论是老弱病残,外地人还是农民工,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当然这种歧视在任何国家都客观存在,但是制度和法律可以正确地引导并加以纠正。在发达国家,公交公司和相关有辱骂甚至暴力行为的人员,可以被起诉并受到法律严惩。因为任何情况下,残障、老年人和儿童权益必须得到优先保障。即便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也是老人小孩女性优先逃生,这不仅是道义,也是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