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探秘海洋六号船“心脏”:既不烧煤,也没用轨道

2011年08月15日 08:59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走向深海大洋

  从8月9日离开夏威夷火奴鲁鲁港出发,目前,“海洋六号”船正在太平洋上向西高速航行。

  深蓝色的海水、蓝天、白云,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间或泛起白浪花,船身仅有轻微的摇晃。船长孙雁鸣介绍说,这样的海况为轻浪,浪高约1—1.5米,是6月28日出发以来所遇到的难得的好海况了,因此决定3台发电机同时启动,加速航行,最高速度达到15.4节,希望能尽早赶赴工区,开展调查。

  据介绍,“海洋六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调查船。2009年正式入列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经过近2年的运行和前一航段恶劣海况的考验,“海洋六号”现状如何?达到设计的要求了吗?

  轮机部分是船舶的“心脏”,船舶运行是否正常、高效,就看轮机这颗“心脏”跳动得是否有力。因此起航后,探秘“海洋六号”的第一站,记者选择了船的轮机部分。在电机员余天明的陪同下,记者从4层甲板出发,下两层阶梯,步入机舱,一时,机械运转发出的巨大轰鸣声震耳欲聋,穿过几米长机舱通道后,进入“海洋六号”集控室,这才安静下来。

  正巧的是,集控室里两位“老GUI”正在检查工作。“老GUI”是船上对轮机长的习惯称呼,一说是以前的轮船动力是靠煤烧锅炉,运煤的车有一条轨道,故称“老轨”;一说是烧煤锅炉时,他们常常是满面煤灰被汗水一抹像个鬼脸,故称“老鬼”。“海洋六号”的轮机既不烧煤,也没用轨道,更不见煤灰满面的“鬼脸”。“海洋六号”全部是靠柴油发电,动力系统简称“电推”。在“文革”期间,我国自主生产了第一条万吨轮船,大轴是上海十几位八级钳工完全靠车床手工“车”出来的。大轴是轮船推进系统的关键所在。不料,“海洋六号”35岁轮机长余明刚对记者说,“海洋六号”压根儿就没有大轴。“海洋六号”的两个螺旋桨直接靠电机带动。

  据余“老GUI”介绍,本航次“海洋六号”轮机部人员共12人,除轮机长、指导轮机长外,有3位管轮,电机员、电工各1位,以及4位机工组成。人员年轻,年纪最小的仅20岁,绝大部分为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是一个年轻、有思想、有活力的机务人员队伍。

  集控室位于船的中部,为一狭长房间,值班人员可透过巨大的窗户观察机舱情况,集控室的一面为大型的电脑监测系统,背面为多组配电系统。其设计级别为无人机舱,在集控室便可通过电脑监测到船上大部分机械设备的故障报警,发电机的启动、停止、合分闸完全通过配电板上的触摸屏就可以实现。值班人员仅需定时巡查即可。更为便利的是,在轮机长的住舱,也有一套系统与集控室相连,可监控本船机械设备工作状况。同时,还有一套显示单元是无人机舱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船长及驾驶员在驾驶台可以直接读出相关信息,例如:发电机、推进器、燃油舱、压载舱、淡水舱等信息,非常直观方便。与轰鸣的机舱比较,集控室很安静。看来,现代化设备极大地改善了轮机人员的工作环境。

  指导轮机长冼伟伦和电机员余天明都参与了“海洋六号”设计建造全过程,对船舶轮机、电机部分极为熟悉。因本航次为“海洋六号”首次远航,广海局特意增设了指导船长和指导轮机长这两个特别岗位。

  与大部分船舶不同的是,“海洋六号”使用的是电力推动系统,配备有三大一小(1900kW×3+760kW) 共4台柴油发电机,可以根据使用功率的需要而进行组合。电机员余天明介绍说,通过柴油机发电,电动机带动螺旋桨,即可推动“海洋六号”前进。此外,船舶采用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先进技术与设备,没有传统的舵和螺旋桨,而是通过电动机带动短轴,通过齿轮传动而带动螺旋桨,即舵桨合一,从而可以实现360度回转,无级变频变速,操纵性非常灵活,这一特点是非常有利于调查船开展工作的。可以说,这种电力推进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易操纵,便于靠泊港口,非常有利于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

  指导轮机长冼伟伦提供的一份总结数据表明,“海洋六号”自出厂以来,航程已近32000海里,设备状况良好。其中柴油发电机运转将近3000小时,船艏侧推、电力推进螺旋桨,电推电动机、包括主功率分配系统的电气设备等一系列设备都运转正常,达到了最初设计的要求和目标。这一点,也得到了第一航段首席科学家杨胜雄的高度评价。他在一个汇报中特别指出,通过长时间的海上高速航行,“海洋六号”的动力系统得到了考验,基本正常,为调查工作提供了最有效的动力保障。

  在安全性方面,“海洋六号”稳定性好,安全性较高,配备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具备抗击12级台风,相邻两舱破舱不沉的优势。“不过,正因为如此,”冼伟伦坦率地说,“‘海洋六号’船的摇摆周期较短,也就是说,在遭遇较大风浪时,会感觉摇晃得比较快,这样舒适度有些下降,令大家感到有些遗憾。”(本报特派记者 左朝胜 国土资源报记者 陈惠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