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人民日报:公开透明重在对接社会需求

2011年08月18日 10:0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一个技术手段、硬件设施已经升级到“2.0版本”的时代,政务公开的社会需求也同步提升到“2.0标准”,政务公开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对接社会需求,才能更有作为。

  “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正从理念化为现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信息公开之所以能逐渐成为不可遏抑的时代潮流,既源于从中央到地方的不懈推进,也因为时代需求的强力推动。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民主政治发展、权利意识觉醒,整个社会越来越开放。方此之际,对权力来说,只有实现阳光运行才能适应社会生态的深刻变化;对公众来说,知情诉求、参与诉求、监督诉求都比以往更为强烈,对政务公开的要求水涨船高。据初步统计,关于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仅从7月1日至8月15日,传统媒体的报道就有2034篇,相关新闻网络转载量约16600 篇,微博讨论数逾20万条,论坛帖文约11100篇,其中涌动着旺盛的公开需求。

  在一个技术手段、硬件设施已经升级到“2.0版本”的时代,政务公开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更多的实现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政府部门在满足需求、改善服务、决策公开、接受监督等方面具备更多优势,可以更有作为。山东济南公安微博群开通一年,粉丝数超过1000万,累计发布各类信息5600余条,网友转发和评论逾10万次,回复、答疑1.3万余条,帮助网友解决实际困难1188次,显示了“微政务”的巨大活力。

  也应看到,政务公开的社会需求也同步提升到“2.0标准”,从关注数量到注重质量,从欣赏姿态到追求实效,从“及时、准确、全面、具体”到“看得懂、用得上”,这样一来,对政府部门来说,技术手段和优势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善用则公开透明、公信自立;不善用则流于形式、自损公信。那些常年休眠的政府网站、“不在服务区”的热线电话、无人应答的电子公告栏,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务公开的“负资产”,这说明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还不只是硬件更新、技术升级的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创新机制、增强能力等全方位“配套”。

  从时代变革、社会进步的角度审视,目前的政务公开还存在“需求缺口”。诸如“重形式轻内容”的应付式公开,“想知道的不公开,不重要的才公开”的选择性公开,“只公布不回应、只告诉不说明”的单向度公开,既损害了权力健康运行对阳光环境的内在需要,也压抑了社会各界对于政务信息的强烈需求。

  当然,从长期的封闭状态,跨越到近年来的公开潮流,有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政务公开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回应社会关切的过程中自我完善,以公开实践解决公开的问题。当前,程序不规范、标准较欠缺、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等瓶颈更为凸显,重点公开“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的呼声日益迫切,如何运用时代条件破解这些新问题、满足新需求,正是政务公开未来生长的基点所在。

  列宁说过:“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政务公开,就是要让群众“知道一切、判断一切”,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公共信息和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借助公开透明的契机,推进权力运行、治理方式的更新转型,用信息的力量创生善治的能量,带领人民“自觉地从事一切”,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