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团队科研成果进入世界一流

2011年08月18日 14: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团队科研成果进入世界一流
肖玉增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长沙8月18日电 题: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团队一大批科研成果进入世界一流

  作者 彭忠华 李治 陶社兰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若干关键设备、麒麟操作系统、环形激光器、中低速磁浮列车、“飞腾”CPU/DSP……一大批代表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诞生。

  高性能计算、航天技术、基础软件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光学工程、网络技术、磁浮交通技术……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在这里突破。

  坐落在长沙的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学校科技工作的核心使命,不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取得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不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2010年11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的优越性能,位居世界第一。

  从“银河—I”实现我国巨型计算机“零”的突破,到“天河一号”跃上世界之巅,该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历经32年,他们创造性设计实现的异构融合体系结构,成为世界高性能计算体系结构技术的研究热点。

  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美国长期独步天下,他们为何能突出重围,一跃位居世界第一呢?

  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一部分勘探的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去处理,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受制于人。

  1978年,邓小平将研制我国巨型计算机的任务交给了国防科大。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以慈云桂教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大胆创新,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继美、日之后,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此后,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在周兴铭院士、卢锡城院士的率领下,相继研制出“银河—Ⅱ”、“银河—III”等一系列巨型机,一步步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技术推向国际前沿。

  当今世界,超级计算机是世界信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这支曾被中央军委授予“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的创新团队,吹响了攻克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进军号。

  经过多年刻苦攻关,创新团队相继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从而为研制更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奠定技术基础。

  2009年10月,他们将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展现在世人面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一年之后,经过技术升级和系统优化的“天河一号”系统,以4700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2566万亿次的持续速度,双双刷新国际超级计算机运算性能最高记录,最终获得世界第一的殊荣。

  其实,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只是该校20个科技创新团队的一个突出代表。政委王建伟说:“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学校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办学治校的核心使命任务,有力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

  目前,该校已先后有高性能计算、基础软件技术、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网络技术等8个创新团队入选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十一五”期间,该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00多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

  以自强之志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垄断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多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灾区通信中断的危急时刻,“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指挥抢险救灾与救援信息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若干关键设备及用户机就是该校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创新团队历经多年攻关,取得的一项自主创新成果。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决定发展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以打破国外的封锁垄断。当时,地面关键设备技术是制约我国自主卫星导航定位工程的一大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该校几名年轻博士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承担攻关任务。一个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课题组,打响了攻克自主导航定位关键技术的攻坚战。10年攻关,他们突破了制约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工程实施的地面关键设备若干技术瓶颈,为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紧接着,课题组再次出击,研制成功小型化手持用户机,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攻克国防现代化的核心关键技术

  长期以来,国防科大承担的科研攻关课题总是与国家和军队安全利益息息相关。

  2007年“八一”前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的展厅里,一套“智能交互式通用指挥平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是该校老松杨教授领衔研制成功的。

  然而当初,研制工作一度受阻。老松杨想起在国外留学时,有一项关键技术曾在一个多国合作项目中取得成功应用。当他就此咨询时,对方却守口如瓶,原来这一技术“对华禁售”。

  “核心关键技术买不来,唯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不受制于人。”老松杨说。在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他带领课题组,历经一年多的探索创新,终于攻克了这一关键技术,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互式通用指挥平台”,其性能达到国外同等水平,而成本却仅有他们的三分之一。

  多年来,该校始终把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作为推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突破口,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去年底,该校制定通过的《“十二五”科研发展战略规划》,又确定了18个战略性科研领域,提出要在国家中长期重大专项任务、先进武器装备研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基础科学与交叉科学研究方面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志性、原创性科研成果。

  作为中国军队科学与工程技术最高学府, 国防科大坚持以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把解决制约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自主创新的根本任务。

  于是,高性能计算、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一批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的高新技术,被确定为研究重点;形成了覆盖国防关键技术领域的学科体系;一批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信息化起重要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落户该校……

  今年2月28日,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运营线在北京启动建设,表明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具备了工程化、产业化实施能力,即将成为继日本之后拥有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路的国家。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76岁的常文森教授率领团队奋斗了整整30年。30年的自主创新与持续攻关,他们终于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出磁浮列车原理样车,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全尺寸单转向架的载人运行。(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宏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