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钱江晚报:慈善总会的“演出”该结束了

2011年08月18日 15:0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爆出尚德公司“捐赠门”的罗凡华继续爆料,称中华慈善总会开免税发票有附加条件,“得再给慈善总会现金捐赠,这是潜规则。只要有了附加条件,捐赠物资是否到位,对方就不会严格审核”。罗凡华称,4月28日,他将5万元现金转账支票交给中华慈善总会财务部的会计张女士,对方才开具了1500万元的免税发票。(8月17日京华时报)

  当慈善成为漂白的一种手段,猫腻或辩白便成为漏洞百出的桥段,既经不起求证,更经不住推演。继红十字会之后,中华慈善总会被架上了真相的烤架——在捐赠品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中华慈善总会凭捐赠书和收据,就开出1500万免税发票,此后,中华慈善总会承认在监管环节上有一定的缺失和不足,并誓称要追回发票——但这样的“缺失和不足”显然不能算实诚的回应,因为实名爆料者又抖出了“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的潜规则交易”之疑云。

  就像故宫的前车之鉴一样:否认容易,圆谎很难。时日越长,越是激发公众“探秘”和“解谜”的好奇心,而任何丑闻基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拔出萝卜带出泥,结果是越发不可收拾。中华慈善总会显然还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面对确凿的证据,却担负不起对应的责任。这令人联想起《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的数据:逾半数受访公众会经常捐款捐物,但近九成受访者表示从未收到过慈善机构的信息反馈。如同红会的症结一样,没有公开透明的机制,加之缺乏有效的独立监督,自说自话的中华慈善总会,又如何在玄机重重的公共事件中自证清白?

  爆料,反爆料;再爆料,再反爆料……这是舆论监督与被监督者的“肉搏戏”。最新的消息是,中华慈善总会专门召开了相关会议,认为频繁爆料是自编自演一场“闹剧”;而对于“交易的票据为证”以及捐赠品详细并未多言,事件原委仍未清晰。有一个背景是值得关注的:即便在欧美慈善机制相对完善的前提下,捐赠骗税的丑闻仍是不绝于耳,譬如2008年初,负责调查骗税案的美国联邦特工搜查了洛杉矶附近的4家知名博物馆,一起涉嫌通过捐赠估价过高的亚洲和印第安艺术品的重大骗税案由此曝光。那么,乱象丛生的国内慈善领域,果真就天然地“很白很干净”?

  民政部数据显示,2006年社会捐赠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而2008年、2010年已两度突破1000亿元。如何呵护民间慈善力量、激活公共救助机制,显然不是红会或者慈善总会一家所能解决的问题。尚德“诈捐门”背后究竟有无潜规则在?罗凡华只是揭开了一个引信,真假应该由税务机关、司法机关甄别,中华慈善总会的“演出”该结束了——起码,它该歇歇了。因为厘清真相之后,一定还有更多需要慈善总会“费心”的问题。 (邓海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