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众并不希望那些慈善机构被掀翻,但是,现实又残酷地表明,要想重建慈善公信力,靠修修补补和遮遮掩掩恐怕是无法实现的。
慈善领域已经成为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名利场。在郭美美揪出红十字会的劣迹之后,尚德“捐赠门”的一张“发票”又写满了中华慈善总会种种丑行。“收额外捐款5万元换1500万元发票”,这种中华慈善总会与捐赠企业之间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的潜规则,以赤裸裸的交易方式消解了慈善应有的公益品质与文化伦理。
掉进尚德捐赠门的泥潭,中华慈善总会现在可以说是一身污垢,但嘴巴却依然很硬,一张一合,不断辩解。比如,在最新的回应中声称收取那5万元是合理合法的管理费,不存在所谓的“潜规则”。而此前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因“发票门”接受央视专访时却称,“中华慈善总会不提取管理费。”这种公然自掴耳光的行为,如果中华慈善总会还是不觉得疼,那用一种土话来解释,就只能是典型的“没脸没皮”。(据8月18日《新京报》)
当然,公众现在想要看到的,绝不是那张虚伪的面具,而是更多真相。事实上,尚德捐赠门也是在不断追踪与探秘中才一步步扯下慈善光鲜面纱露丑的。而且直到现在,央视曝光的“捐赠品折价变卖,钱款去向不明”问题,慈善总会也还是回避不做回应。这意味着,对民意的敷衍与欺骗仍在继续,只不过,对慈善总会来说,如此蒙蔽民意最后恐怕只会沦陷于越描越黑的更深泥潭。
在尚德捐赠门这场“慈善交易”之中,尚德公司与中华慈善总会可谓名利双赢。尚德公司一边头顶着慈善的光环,一边腰揣着可以免税的发票;而慈善总会则以“暗示直接捐一点现金”方式将5万元尽收囊中。真正受损的,却是公共利益与慈善声誉,一边是国家税收遭到变相逃避,一边是慈善受捐方只能面对空头支票,这种阴险交易令人情何以堪。
在郭美美将红十字会从道德高台上彻底掀翻之后,中华慈善总会又在名利场中严重坍塌,这种残酷现实寓示着中国慈善机构正在陷于极其严重的公信力危机中,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境。如果公众总是以怀疑的目光打量慈善机构,谁来及时打通一条路径,将慈善之水迅速流向那些迫切需要救助的人们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众并不希望那些慈善机构被掀翻,但是,现实又残酷地表明,要想重建慈善公信力,靠修修补补和遮遮掩掩恐怕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不论是此前的红十字会,还是现在的慈善总会,都始终不能自证清白。而公益慈善事业如果离开公开透明这一起码前提,就不可能成为像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说的那种“玻璃做的口袋”,也就无法获得公众信任,这样一来,慈善事业也注定失去了源头活水。
所以,彻底暴露蒙着慈善面纱的丑陋,本身就是还原慈善公信力的需要。堂堂的慈善总会,竟然沦落到以躲躲闪闪的方式偷卖发票,置公共利益与慈善伦理于不顾,也实在令人失望。更何况,到现在为止,中华慈善总会也不愿意公开道歉,不肯进一步公布真相,也没有学习红十字会开通捐款信息平台的好榜样,不知道进行自我救赎,固执地把自己放在民意对真相探求的烤架上,到最后恐怕也只能烧去所有遮蔽的外衣,露出更不堪的丑陋来。□特约评论员 单士兵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