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记者走基层蹲点调研:一个村民组长的酸甜苦辣(3)

2011年08月23日 15: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苦不怕、累不怕,只盼村里有发展

  21日上午,小雨一停,全福成就来到门口的庄稼地。

  “村民们最盼的是不再靠天吃饭。”全福成给记者盘点起水利家底:村里的500亩农田,有26眼机井,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六七十年代打的,许多已经出不了水。有水的井,许多配套设施也跟不上,不是没泵,就是没水管、没电线,抗旱浇地用不上。“说到底,还是投入太少了。”全福成感慨地说。

  村民许广山上前搭话:“水利是庄稼人的胆。你看人家新乡,一季小麦能浇四水,亩产上千斤。咱这里只能浇一次,亩产五六百斤。”

  令全福成揪心的还有防洪。据悉,去年6月13日的大水,把淇河河北村段护岸坝冲毁,近百亩农田被淹。记者看到,由于泥沙淤积,大片田地撂荒了。“现在石坝还没修,一旦淇河涨大水,附近的农田肯定保不住。”全福成说。

  “基础不牢,再好的技术也难见效。”全福成指着田间一条泥泞小路说,这条机耕路一下雨就成泥塘,大型农机开不进,打下的粮食拉不出,200多亩田还得靠人工收割,肩挑牛拖。他估算过,修这条350米长的机耕路,买石头、水泥需要资金2万元,投工能靠村民自己解决,但组里没有集体收入,又争取不到上面项目。这条路盼了几年都没开工。

  虽然90年代河北村就戴上“小康村”的帽子,但全福成坦言:“那时都是为了完成指标。实际上现在村人均收入才3000多元,离小康还很远。”

  下午记者离开河北村时,全福成说出了他的心愿:“其实苦不怕、累不怕,只盼村里有发展。这些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但农村还是最缺资金、缺项目,要是能给我们村集体也送点项目来就好了,毕竟有钱好办事嘛!”

  蹲点感言

  村民小组长看似“官”小,责任重大。他们是农村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不仅关系着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最贴近农村实际。他们是打头阵的冲锋队员,奉献多、吃苦多,然而普遍待遇低、保障差,常常被人遗忘。

  充分关注村民小组长的工作与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所需所盼,从政治待遇、精神激励、经济保障等方面入手,积极搭建村民小组长干事创业平台,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夯实农村基层工作的基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记者 赵永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