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啊,快跳啊。” 23日下午,上海闵行区航华二村三街坊152号,一名年轻女子疑因感情纠纷坐在五楼窗台上试图跳楼轻生,犹豫很久后,被楼下大批围观群众拍照甚至起哄。最终,16时41分左右,该女子在起哄声中纵身跃下,幸有安全气垫没有生命危险(今日本报A17版)。
无论跳楼的女子因何原因而跳楼,也无论其跳楼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任何人在看到这样的情形时,都应该以“同情心”待之。这种“同情心”来自人性的相通,来自人性中的善良。作为一个人来说,同情心是无需拔高的一种本性,也是一种无需提倡的本能,人们在面对同类的悲伤时总会表现出同情的一面,总会流露出悲恸的表情,也总会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这些人性化的表现应该是人的自觉。可是,在这场围观跳楼者的闹剧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在看到同情的同时,还看到了幸灾乐祸,看到了娱乐至死——看,有人跳楼了!有好戏了!
此时,围观者关心的不是跳楼者的生命,他们更没有时间关心跳楼者的故事,他们关心的只是眼前这场戏是否“精彩”。这些人,在自己的家庭可能扮演各种温情的角色,为何会在陌生人跳楼时表现出如此强烈而刺眼的麻木?关键的问题,看客们觉得这些跳楼者反正是陌生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与惨剧跟自己有啥关系?
这种陌生人的感觉不是陌生人社会的结果,即使在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关系变得疏离,但公民意识与人性本能依然会让人们对社会中个体投以足够的关注,那种感同身受的自觉不会缺失。这种完全隔断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陌生人感觉,其实来自封闭的孤岛心态。持有这种看法,怀有这种心态的人,会把自己看成是与他人无关的孤岛。自然,在这些人眼中,其他人也是与自己无关的孤岛,别人的喜怒哀乐跟自己有啥关系?一旦这种孤岛心态形成,人们在看待社会问题和他人遭遇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冷漠。而孤岛心态的呈现,也必须对应着道德的急剧滑坡——每个人只对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人负责。
虽然,看客们的表现让人痛心,但是一旦孤岛心态已经形成,对其进行道德的批判也就没有什么太直接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这种围观的麻木当成是一种社会病,就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去分析:这种孤岛心态是怎样形成的?我们需要拥有怎样的是非价值观念?整体的舆论该怎样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规范?这些问题显然比简单的道德教育来得复杂得多。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来说,这个目标并不高。 (江苏 乾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