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部分村民血铅检验超标事件在今年5月被曝光后,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血铅超标的肇事者——距离村民居住点不足50米的临江工业园区三威电池有限公司很快被关停。
记者得知,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近日,12名河源市及紫金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4名责任人被司法机关立案处理。
经过记者调查,在这一事件中,一份有明显漏洞的环评报告浮出水面。按照国家规定,铅蓄电池厂周边500米内本应禁止居民居住,但三威公司一份环评报告“隐藏”了居住于此范围内的129户村民,致使搬迁滞后。就是这样一份有明显漏洞的环评报告通过县市环保局层层审批,最终为三威公司放行。
追责:12人受党纪政纪处分4人被移交司法
河源市紫金县是广东欠发达山区。今年五月初,家住紫金县临江工业园区三威公司附近的一些村民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血铅含量超出正常值范围100毫克每升。消息传出后,在村民中引发恐慌。
紫金县随即组织三威公司对500米范围内的村民及学校学生2231人进行了检测,最终结果显示,241名村民及学生血铅超标,其中96名重度超标。35名患者需要排铅治疗。过去三月经过三批复查,23名患者已经出院,还有12名仍需排铅治疗。
在重度铅中毒的患者中,不乏一些儿童。村民邓其基的孙子邓建宏血铅含量经检测,为623毫克每升,超出正常范围六倍多。由于血铅超标可导致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严重损害,邓其基对孩子未来的健康状况忧心忡忡。
在对周边企业进行排查后,相关部门迅速将血铅超标污染源确定为三威公司。紫金县随即对三威公司立案调查,企业法人被刑拘,企业停产。
在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后,相关党政部门负责人最终被问责。根据广东省政府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目前已有12名县市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紫金县政府一名负责人和县政协一名负责人受到行政记过处分。环保、安监、工商、教育、规划建设、国土、卫生、临江工业园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也受到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等处分。紫金县环境保护局一名负责人被行政撤职。
同时,河源三威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河源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人、河源市环境保护局源城分局主要负责人、紫金县义容镇宣传委员等4名责任人被司法机关立案处理。
原委:一份环评“忽略”129户村民
河源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三威公司已制造封闭式铅酸蓄电池为主,总投资3000万元,2005年申请进入临江工业园,2008年2月通过环评验收,正式投产。
作为重污染涉铅项目,企业本应该按照《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要求,在工厂周围设置5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禁止居民居住。但血铅超标事件爆发后记者在现场发现,三威公司与邻近的村仅一条窄马路之隔,村里有成片的民居,生产车间距离最近的村民住房不到50米。不远处还有一家幼儿园,有90多名儿童就读。
记者查阅了三威公司2005年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出具的《河源三威电池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报告书显示,距离工厂500米范围内需要搬迁的居民为11户,分别是临江镇居民区6户和北面约50米处的5户。负责搬迁事宜的临江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黄伟明称,当时组织村民搬迁的依据就是这份环评报告书。
然而,紫金县县长黄文彬告诉记者,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县里派人调查得知,厂址附近500米内有大临村、井水村、高塘村等村落,2005年实际居住村民140户。加上后来陆续有村民搬入,目前,防护范围内实际居住村民183户。这就是说,根据2005年的实际情况,环评报告书中有129户的村民“被隐形”。
环评报告显示,大临村的位置显示为空地。记者在大临村看到,三四十年楼龄的砖房和十多年楼龄的平房混杂在一起,一些楼房贴身紧邻,在果树掩映下散布。“我们世代几百年都住在这里。”大临村村民邓伟光对记者说,村民常住居民有四百多人。对于搬迁,大临村村民们对记者表示,过去曾有传言说三威公司将组织居民搬迁,但却没有政府相关部门或者企业前来正式商谈过搬迁的事情。
反思:环评机制存在漏洞
这样一份有明显漏洞的报告,是怎样出炉的呢?据负责该份报告的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颜幼平介绍,这个项目由企业委托,项目团队三四个人,向企业收费20万元。关于11户的数据,颜幼平说是由他带着团队实地走访厂址周边得出来的。至于为何与实际情况相差如此之大,颜幼平说时间太长已经忘了,“每年要做几十个环评项目,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颜幼平说。
广东深天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郑绪华表示,如此漏洞的环评报告通过县市环保部门的层层审批,暴露出环保部门的失职。从根本上讲,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漠视环境污染对民众的危害,甚至放任,导致环境事件层出不穷。
值得警惕的是,在近年来发生的数起环境污染事故中,环评问题正成为焦点。在今年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中,为浙江海久电池有限公司编制的环评报告同样被环保部门认定为“严重失实”,“遗漏”了500米范围内的113户居民。
环保部在2010年发布的《关于2009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情况的通报》中表示,“个别项目负责人工作中不负责任,对项目情况不熟悉,甚至未亲自踏勘现场,不能把握项目关键环境问题,主持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不高。”报告显示,在75家被抽查的环评机构中,存在违规行为、工作质量较差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环评机构共30家。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岳经纶认为,该起血铅超标事件反映出我国环评管理机制的严重漏洞。环评机构与企业是委托代理关系,难以保证客观和独立的立场,容易受到委托人的影响。可以考虑由政府委托另一家环评机构同时做出环评,两方意见对比,可以降低单一环评机构构成的风险。 (付航 王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