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贵州等八省区出现石漠化现象 严重地区寸草不生(4)

2011年09月14日 02:09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吴维江告诉记者,大方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宜种植金银花。但是过去种植规模小,客人也不愿意来这里收购。随着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展开,当地政府加大对于金银花等中药材的支持力度,每亩地补助300元钱,扩大了金银花的种植规模,同时帮助农民联系销路。金银花长成后不仅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吴维江说,大概3、4年,金银花就会长成大捧大捧的。和以前种玉米相比的话,收入可能是翻了十倍左右。

  贵州省织金县拥有织金洞等旅游景区。2003年开始景区内便逐步实施封山育林。2008年这里被纳入试点县,当地政府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又植树造林,并在景区周围修建水利设施,购买果树苗,引导当地的农民栽种果树。随着环境的改善,附近还兴起了农家乐,前来景区和农家乐游玩的人便成为了这些水果的消费者。在通往景区路边的一片桃树林里,我们遇到了正在看管果林的张卫学。他告诉我们,过去家里的十亩地全都种植玉米,即使是丰收的年份每亩地也只能卖3、400元。2008年在当地石漠化治理项目的带动下,地里已经全部改种了桃树。

  贵州省织金县官寨村村民张卫学告诉记者,种点桃树,种点果树,经济收入明显比以前种稻谷和玉米好的太多。像桃树的话,一亩地的收入大概是5000多。

  2008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发布以来,截止2010年,全国451个县总计完成3.03万平方公里的石漠化治理任务,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3.8个百分点,土壤侵蚀减少近60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与2007年相比年均增长10.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能不能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者 很好地结合起来,能结合好这个工程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对于这些县来说,石漠化治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便有一些地区率先踏上了石漠化治理的道路,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便是其中的一员。1987年这里开始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2002年又完成退耕还林336亩,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32%提高到2010年的80.4%。如今山上是葱郁的林木,山脚下的泉眼常年为全村提供生活用水,地里则是成片的柑橘林。

  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村支部委员刘超仁告诉记者,去年有几户农户一亩就搞到1万多元的收入,种十年的稻谷还不如一年的柑橘的产量收入。

  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过去江龙村因为石漠化严重一直是西畴县有名的“救济村”,人均收入90年的时候208元,2004年是1200元, 到了去年高达5600元。如今村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反倒比全县高出3184元。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鼓励劳务输出和种养殖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继续分享石漠化治理所带来的效益。

  杜鹰告诉记者, 社会上有人讲,说政府要被子,就是植被,老百姓要票子。就是一个要生态效益,一个要经济效益。只有把这两个东西很好地结合起来,你要被子才能得到被子,要票子才能要到票子。如果是两张皮,那么哪个也要不到。规划是到十二五末治理七万平方公里,一半面积54%,使石岩溶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扭转。

  20年的时间,石漠化足以让一个海南岛那样大的国土面积寸草不生。但是这过去的20年里,贵州、云南等地对石漠化的治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更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贫瘠的土地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用科学的发展思路,加上相应的政策扶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更好地让石漠化治理见到成效,从而避免粗放式的开荒种植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按照国务院的治理规划,到2015年要完成七万平方公里的石漠化治理任务,同时要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这样的规划能搞早落实,落实好,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早日好起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