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5月9日,湖北第六巡视组在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县巡视20余天,总共花费80万元。其中,接待费370193元,礼品113477元,外出考察费139921元,购置设备109888元,其他费用68491元。这笔开销相当于200多名秭归农民全年收入的总和。(9月14日《郑州晚报》)
之所以说在秭归上演的是现代版《钦差大臣》,盖因它与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剧情同中有异,即戏中的那位名叫赫列斯达科夫的纨绔子弟并非真钦差,但被外省小城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当做了真钦差,于是对他百般奉迎,拼命贿赂、拉拢,市长甚至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而来到秭归的巡视组却是真“钦差”,9位巡视组成员都是有名有姓的厅级官员。除身份真假不同外,他们在秭归享受到的待遇与赫列斯达科夫却大同小异——除当地一把手没把女儿许配给某位巡视大员外,其他的奉迎、拉拢手段都用上了。譬如,在巡视期间,秭归县官方不但为巡视组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电脑等设备,还为相关领导购置了两部手机和十部平板电脑(均被带走了),而且还专门租赁一艘旅游船,供他们欣赏长江三峡,顺带还游览了重庆、四川广安等地,此外还有大量的礼品相送。
如果赫列斯达科夫是真钦差,结果很可能会是这样:他会在皇上跟前百般美言市长及其他官员的品行、政绩,然后让他们如愿以偿得到提拔重用。这一幕虽没在剧情中出现,但却在现实中出现了。报道称,巡视组离去后3个多月,8月29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平烺,在宜昌市领导班子换届中被提名为拟提拔重用人选,并予以公示;负责接待巡视组的秭归县委办公室主任郑之彪,被提名为秭归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县委办主任提名人大常委会主任很罕见,此举留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不枉了被巡视对象的一番苦心。可见,流行于古今中外官场的某些潜规则总是相似的,即便肩负监督使命的巡视组在自身免受监督的局面下,也难免会发生权力寻租现象。
实践证明,作为一项党内监督制度,肇始于1996年的巡视制度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诸如“巡视制度如何取信干部群众”“巡视报告能不能公开”“谁来监督巡视组”“巡视工作如何促进党内民主”等,均表明巡视制度有待改进。从此番秭归县反映的情况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谁来监督巡视组”的问题没解决好,就会导致巡视组权力寻租,给巡视制度造成难以挽回的信誉损失。
那么,到底应该由谁来监督巡视组呢?难道还要再设立某个机构来专门负责对巡视组的监督?对一把手放心不过,所以要设置巡视制度;而今对巡视制度又信不过,又要设立对巡视组的监督制度;到时对后者又信不过,难道还要再设立监督机构,照此下去,监督机构的设置就会没完没了,永无止境。这肯定不行。
巡视制度作为党内众多监督手段中的一种,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其成败得失。但是,巡视制度毕竟沿袭了古代的巡视模式,多多少少带有人治的特点,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制度监督。这种少数人监督少数人的制度往往会导致监督者极易被被监督者收买腐蚀的现象,而如果由多数人监督少数人,即通过制度对权力本身进行监督,就能从根本上达到制衡权力的作用,还能保证监督者不被被监督者拉拢腐蚀。(王学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