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永定9月16日电 题:虎豹塔下的读书声
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6日清晨,位于虎豹塔下的福建永定县下洋镇中川小学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6年级的胡秀芬,和她的7位同学正抓紧时间背诵课后作业中的诗句,因为一会儿老师马上就要抽查了。
这里也是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的祖籍地。在这座拥有将近600年历史的古村落中,校园中传出的嬉闹和欢笑声,成了村中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村里的人年年走,来这里读书的孩子就年年少。”校长胡界平说,该校学生人数从鼎盛时的400多人降到现在的30人。“这两年学生人数少得太厉害,以前一个班就有三四十人。”他说。
中川小学是下洋镇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始建于1937年。校内由“胡文虎基金会”捐资新建的教学楼与虎豹别墅、虎豹塔共同构成了中川村的新村口。
中川小学生源的减少与村民大量迁离有关。其中,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跟着父母到下洋镇生活,那里有相对完善的教学条件;而另一部分孩子则跟着外出打工的父母进了城。胡界平介绍说,现在在校的30个孩子中,大部分都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留在老家由祖父母照看的。
胡秀芬的父亲就在外地打工。她站在教室外对着白色的虎豹塔一口气背完了4句诗词,顺利通过了语文老师胡湘育的抽查。
今年31岁的胡湘育是学校8位老师中最年轻的。除了教授高年级语文,他还负责一个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四个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以及两个年级的音乐课。同时,他还是学校的教导处主任。
胡湘育说,由于连年生源减少,县里正在考虑取消中川小学的高年级班,把它变成只有1至4年级的“初小”。“到时候来上课的孩子就更少了”。
“人再少,还是要办。”胡界平说,客家人特别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中川村里没有哪家的孩子到了适学年龄不上学的。如果学校办不下去,村里一些孩子念书就会成问题。“父母不在身边,让老人家每天送他们去镇里上学也不现实”。
虽然校内两幢教学楼都是由侨资兴建,但如今中川小学的运营经费完全靠当地政府拨款:按每个学生220元人民币的补贴,学校每学期可以拿到6600元。胡界平表示,“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学校办下去。虽然校园内草坪无人修剪,教室的门窗也破裂大半,但孩子们使用的课桌椅却是新的。
“人少了,什么东西都搞不起来了。”胡界平说,以前学校有鼓乐队,每次华侨回乡寻根祭祖时还能出来迎接、表演,“现在人都凑不齐”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