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重庆抗战遗址现状调查:消失遗址数量接近50%(2)

2011年09月17日 13:4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8亿重金保护遗址

  就抗战遗址保护现状,重庆抗战调研课题组负责人、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勇坦言,一些遗址眼见着就消失了,十分可惜。

  周勇举例说,比如六店子刘伯承旧居,在学者和市民很大反对声中还是被拆除了,其实开发商完全可以保留旧居,结合遗址打造这个社区,还能提升其声誉。旧居被拆后不得不异地再建,但已不再是历史文物,“不能再这样眼见着一个个消失了!”

  周勇介绍,为保护抗战遗址,重庆市2009年前通过《重庆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对抗战遗址实施“抢救性”挖掘和保护。

  依照纲要内容,重庆将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主要内容展开历史研究;收集整理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史料并适时出版;在西南大学设立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改造现有重庆档案中心、以重庆图书馆打造文献中心;举办重庆大轰炸国际学术研讨会,使研究成果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创作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文学艺术作品。

  周勇说,2009年获国家出版基金赞助的《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丛书》即将面市,共100卷,400多万字。另外,大型文献纪录片《千秋伟业》定于国庆期间播出。

  除文献整理、学术研究外,遗址保护也是《纲要》主要内容之一。周勇说,将在8年内投入2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遗址保护。其中,现存遗址中的100个将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其余由重庆市和下属区县投入资金保护。具体措施包括四方面:抢修文物本体;展示历史;建设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博物馆,辐射若干遗址群;打造历史风貌街区。现已把从周公馆至李子坝的中山四路打造为历史风貌示范街,计划在重庆大轰炸死难同胞集体埋葬地黑石子建设大轰炸遗址公园。

  遗址保护应与城市协调发展

  投入资金保护遗址固然重要,但以何种思路保护才能避免一些地区先前出现的“保护性破坏”之痛,协调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间的矛盾?专家建议,文物保护应该从抢救性文物保护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才能确保文物长久被保护,也体现其价值。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张凤琦认为,文物除用于博物馆对外展览外,还可借鉴国外文物保护做法,引进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其现实文化内涵。她以现处废弃状态的“中央工业试验所旧址”为例,建议旧址除可辟为民国时期工业成就博物馆外,也可吸引特色书店、创意文化产业进驻,主打民国工业“特色牌”。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陈蔚建议,文物保护应该从抢救性文物保护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技术上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比如建立遗址地图数据库,或者是社会征集抗战文物,从文物结构、材料和工艺方面来还原历史,保持文物原有的风貌,可以采用强制性法规来确保实行效果。

  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千里认为,城市文物保护应遵循整体保护原则,把文物当作城市固有组成部分,放入城市中,而不是“供起来”,尊重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避免打破城市原有机理。

  徐千里说,一些地区为保护文物,对文物周边环境随意加以改造,常见做法如修建广场以方便举办仪式性活动,使得文物看上去十分突兀。“这其实也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文物脱离原有环境,便不具有历史价值。”(记者 刘锴、张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