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学研挂职力求推动改革
16日晚8时,李稻葵在新浪微博发表了去中关村管委会挂职的想法,“大学出去挂职的人不少,这次有点不同,北京市有探索创新的意思,不妨称之为学研挂职,即学校工作不丢,挂职期间不负责具体工作,但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力求研究解决一两个问题,推动相关改革。中关村科技园是创新区,有全局意义,请大家多关心。”
根据北京市委组织部的说法,这一轮人事任免安排是为落实中央关于非中共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安排部分缺少基层或行政工作经历的优秀非中共代表人士,到本市相关单位挂职锻炼。
业内人士的解读则是,学者型官员已经成为近几年官员调动的一种趋势。这些挂职的代表人士或为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专家学者,或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常委,到北京市相关单位工作可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袁刚表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是正厅级单位,李稻葵将出任副主任,相当于行使副厅级领导的权力。李稻葵名声在外,撇开他的教授专业、名人效应、广告效应和公关效应,他挂职的最大意义在于学者直接进入决策层参政议政,有可能使政府机关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北京城区近两年变化很大,这与决策层创新思路有很大关系。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点在哪里?这也许是李稻葵将要面临的挑战。”袁刚说。
袁刚表示,如果李稻葵这样的学者能为挂职单位带去新观念、注入新活力,那么此类挂职锻炼能够成为促进校区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校区深入合作、互惠共赢的宽广平台,也是高校资源为北京市所用的积极探索。
李稻葵在其微博中表示了挂职期间两个力求,并请大家监督:“力求不影响原本的教学科研工作,原来安排的课包括与同事合教的课以及研究课题继续完成,提高效率,减少其它安排;力求少用公共资源如公车及辅助人员,工资补贴当然没有必要。”
专家提醒学者挂职避免单位走过场
其实学者型、专家型官员并不是今年才获青睐,象牙塔内的学术人才走进政府部门挂职的现象早已有之。
据了解,去年北京30余名局级干部集中任免时,学者型官员就批量擢升。比如当年新任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此前曾供职中国社科院农村政策研究室,熟悉“三农”工作;而赴门头沟区就任的三位官员,也均有相关领域的专业或管理背景。
国家行政学院竹立教授家曾于1995年到内蒙古满洲里市挂职市长助理为期一年半。他认为,那次挂职这不仅增加了他对基层、社情民意的了解,对官场有了更深刻认识,同时对个人成长也是很好的锻炼。有了这番经历,回来后再做某些课题研究时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加理性。
袁刚表示,学者挂职政府部门应该理性分析:其一,从象牙塔教师到公务员的位置,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包括高效的执行力;其二,不排除在其接收单位掀起一阵头脑风暴;其三,就社会效果而言,加大了公务员机关行政的透明度。
袁刚认为,学者或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是结合实践培养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尝试,也是加强学校服务地方政府、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的渠道。而政府引进高端人才可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学者也可以增加专业的积累和发挥。
“把所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机会,非常难得。在挂职中,学者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和自由的思想,合理又有效地完成学者与官员之间身份的互换。”袁刚说。
“学者挂职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一般安排的挂职时间不超过两年,接收单位顾虑如何给挂职人员安排具体分管的工作。如果不能在实职上锻炼,那么挂职的意义就被去掉一大半。所以最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政府条文作为挂职锻炼制度的基础,这样就不会产生接收单位走过场,挂职人员只镀金的情况发生。”袁刚说。 (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