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愈挫愈勇: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2011年09月21日 09:4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26年3月12日,鲁迅应媒体之邀,写下了《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评论孙中山的文章。他这样评价这位革命先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

  “永远的革命者”,这句话是对孙中山一生最精辟的概括。数十年艰难的革命岁月,孙中山始终是“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因为,他相信“革命一定会成功,这是天下大势。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从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到1925年辞别人世,中山先生的一生起起落落,几度沉浮。建立革命组织、策划武装起义、组建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护法革命、兴办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孜孜以求“民主共和”。抛妻别子、流离失所算什么,被通缉、被追捕算什么?整个人的生命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实现推翻封建帝制、建设幸福中国的理想,何谈这些小小挫折?

  当然,孙中山的“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绝不是不顾一切蛮冲、蛮干的“莽汉主义”,于挫折中思考,在失败中明辨方向,这是中山先生“一往无前”的大智慧。推翻两千多年的帝制,走向民主共和,没有现成的路径选择,一切都需要先行者的摸索。如何摸索?这就需要不怕失败,敢于试错,善于反思。

  历经挫折的孙中山对革命的反思涉及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他指出他们的革命,“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是因为单破坏地面,而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他批评革命党人,“只知道非革命不可,但不知道革命何时可以成功,并不想到成功以后究竟用一个什么通盘计划去建设国家”;他深刻地认识到,“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和群力始。”

  懂得于挫折、失败中深层剖析、坦诚反思,才能做到“行路难,终不缀”。深刻的反思与自省使得孙中山透过茫茫迷雾,依稀看到微亮的前路,使他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在“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的时候,能最终于历史的风雨中挺立,做一个永不消沉的斗士;也使得他历经多次“向西方寻求真理”而不得的挫败之后,选择走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道路,促发了以工农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任何革命的胜利都离不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不因胜利而懈怠,也不因挫折而丧志。“愈挫愈勇”的底气来自哪里?来自对“天下大势”的准确判断,来自对人心所向的敏锐把握,也来自这样的彻底反思、反省能力。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是孙中山号召的民主革命,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最近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无不是从深刻的反思中觉醒,明辨了未来的方向。

  在今日中国改革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孙中山的“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精神,需要反躬自省的勇气,并在反思中彻底觉醒,进行革命先行者未竟的事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