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在出书的过程中,您是否当面与朱镕基交流过?
黄书元:我去过他家。朱镕基同志今年已经83岁了,他记忆力惊人,精神状态十分饱满。有一次谈话中,说到高兴处,朱镕基背诵了一段美国前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揭幕式中发表的那篇著名演说,他的英语非常好,背得非常流利,让我非常钦佩。
在120多万字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书稿也就是编辑俗称的“征求意见本”出来之后,我们送交给朱镕基,他亲自审定了每一篇稿件。
中国青年报:对于书稿,朱镕基提出过哪些具体修改意见?
黄书元:整部书稿,朱镕基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按照人民出版社专题出版组的构想,《朱镕基讲话实录》将以朱镕基任期最后一次国务院全体会议的讲话《值得纪念的五年》为结尾。但当书稿送到朱镕基案头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看望公交职工的一次讲话。那是2003年2月1日农历大年初一,朱镕基到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44路公共汽车北官厅站与公交职工的交流互动。
我觉得他对自己的那次讲话是比较满意的,这是一个政策导向问题,直到今天他也不主张发展小汽车。最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篇讲话成为本套书的收官之作。“总之,我们一定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不要放在发展小汽车上面去。”成为这套书的最后一句话。
中国青年报:4月22日,朱镕基回到清华大学,曾向经管学院师生推荐这套书。他说:“请你们鉴定,我说的是胡话?是真话?还是老实话?”在真实性上,是如何保证的?
黄书元:朱镕基同志一再嘱咐,一定要保持他讲话的原汁原味,哪怕说错了。当时面对很多人,改了和当时不一样,不说真话和当时不一样,不要乱改。因此,在出版的过程中,我们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删了不少,没有一个字是后来加上去的。还有一些很口语化的东西,只要没有歧义,我们也保留。
中国青年报:作为惯例,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都需要送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审核,这个过程顺利吗?
黄书元:中办一个字都没有改,也没有提任何修改意见。此书有很多珍贵历史照片,还有朱镕基的亲笔批示,手稿原件的影印等,通过照片批件读者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如一个文件,领导怎样批复,如何运转的决策信息。出版过程的顺利也能够让我们从中看到我国政策决策更加透明化。
中国青年报:《朱镕基讲话实录》目前的发行情况如何?
黄书元:可以这样说,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在我们社都发得很好,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比如毛选邓选江选,以及胡锦涛讲话单行本每次出版发行销售量都很大。《朱镕基讲话实录》丛书首印50万套,截至9月21日已经对外发出35万套,我们预计要加印到70万套。2009年8月2日出版的《朱镕基答记者问》全国统一发行,至今发行量已经超过150万本。(记者 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