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奖励名目过多,但是质量欠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浮躁。”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就现在的科技奖励机制提出批评。他建议减少各级政府设立的奖项,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主体作用,精心培育学术团体的优秀奖励品牌。
没有人统计过,我国一共有多少有政府背景的学术奖,倘若把各级政府、各个系统、各个部门设立的奖项计入,恐怕是个天文数字。按理说,政府设立的学术奖越多,学术气氛越浓厚,学术成果越丰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现实往往是,学术奖逐渐异化、变味,沦为名利江湖。主要表现在:一、不评学术只评人,因此学术奖成为学术交际场,学者蜕变为“交际花”,在评委间来回穿梭。清华大学教授邢新会曾应邀担任科研基金项目的评委,他说自己刚刚担任评审专家,各种各样的“沟通电话”就纷至沓来;二、学术奖成了被评者个人甚至其单位名利双收、财源广进的载体,围绕学术奖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利益链,学术行为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商业行为,散发着浓烈的铜臭味;三、有些评委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学术评奖“举贤不避亲”,尽入自己或关系户圈子中,全然不顾游戏规则与学术道德。
名缰利锁,要学术中人跳出界外,独善其身,板凳一坐十年冷搞学术,在这个纷扰的社会是困难的。更多的人选择顺流从众,在学术名利场上逐鹿。学术良心尚存的,顶多急功近利,制造点学术泡沫,混个奖换点钱,而学术道德沦丧的,则铤而走险,鱼目混珠,欺世盗名。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种“殿堂级”的学术奖也未能幸免——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就通过学术造假骗取了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更低级别的就可想而知了。有鉴于此,政协委员尹卓甚至在政协会议上呼吁废止国家科技进步奖!
笔者并不一概反对政府设立科研奖项,但赞成对现有的奖项进行清理,坚决砍掉过滥、过劣的项目。无论政府或非政府设立的奖项,都应以质量为生命,以学术为唯一标准,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
学术活动与行政活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无论指导思想、话语体系、行为方式、绩效评价等等都大相径庭——行政崇尚权力、秩序、共性、遵从,而学术讲究独立、自主、个性、质疑——两者难以兼容。行政对学术介入过深,无论以何种方式,哪怕是出乎爱护(如学术奖),对学术来说都未必是幸事。只有把行政的还给行政,学术的还给学术,分而治之,各得其所,行政也可以省去那份心。
回到学术奖,对取得非凡学术成就、作出巨大贡献的学者进行奖励是必须的,一个诺贝尔奖项对世界的贡献绝不亚于任何一位获奖者。但学术奖一方面要有品牌意识,视信誉为生命,宁缺毋滥,决不谬赏;另一方面,要尽量去行政化,强化学术、民间色彩,即便是政府设立的学术奖,也不妨交给值得信赖的学者去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