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孙中山完成了《实业计划》,此书和《孙文学说》、《民权初步》两书合称《建国方略》。在《建国方略》,尤其《实业计划》中,一份激动人心的大国崛起方案昭告天下:火车进藏、建三大港口、三峡建坝、利用外资、快速崛起、国强民富、渐进民主……起初,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无法将这些梦想实现,并被国内外斥为“空想”。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孙中山当年的远见,正陆续变成中国今日的现实。
“火车进西藏”变成现实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至此,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预言的“火车进西藏”变成现实。
孙中山对铁路毕生牵挂,《实业计划》中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铁路计划”。他制定了一个宏伟、庞大的铁路建设计划,即6大铁路系统,分别是:中央、西北、西南、东南、东北、高原铁路系统。孙中山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拥有10万英里(约合16万公里)铁路的现代化强国。
从1919年《实业计划》发表到1925年孙中山病逝,6年间,饱尝战争痛苦与折磨的中国哪有精力去修铁路?孙中山的铁路计划被束之高阁。北洋时期,平均每年修建铁路只有200多公里。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中国大陆上共修建铁路约1.3万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如火如荼。仅1949年一年即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截至201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今年6月30日,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使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接近1万公里。
“十二五”期间,铁路新线投产总规模将控制在3万公里,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距离孙中山的10万英里目标越来越近。
从“三大港口”构想到港口大国
在孙中山“实业计划”中,港口建设是重中之中。他规划“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形成以港口为点,以铁路、水路、公路为轴线的发展模式。
孙中山认为:北方大港是“中国与世界交通运输之关键”,拟建筑“于直隶湾中”;东方大港应建在“杭州湾中乍浦正南之地”;南方大港位置“当然在广州”。
当年孙中山三大港口的选址,都是今天开发的热土。北方港口群以京塘港为中心,两翼有营口港、丹东港、天津港等;东方港口群有上海港、宁波港、南通港、连云港以及落成不久的上海洋山深水港;而南方港除了广州港外,还有深圳、蛇口等港口,吞吐量均在亿吨左右,主要港口的基础设施已步入世界一流水平,忙碌景象已远远超出孙中山当年设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仅1000万吨;2008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0.22亿吨,是1949年的700倍。我国亿吨大港达到16个,7个大陆港口进入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位,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我国已发展成世界港口大国、航运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