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解读天宫一号飞天之旅:空间交会对接成败在此一吻

2011年09月25日 15:4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解读天宫一号飞天之旅:空间交会对接成败在此一吻
“天宫一号”在转场过程中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9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晴空万里,秋阳艳艳。

  发射场上,“天宫一号”矗立在空旷的戈壁上分外醒目。最迟五天后,这个中国最大最重的航天器将在此升空,踏上建立首个空间实验室的神秘之旅。

  原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徐克俊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称,“天宫一号”发射后,将与随后发射的“神八”、“神九”、“神十”飞船进行交会对接。

  如果“天宫”与“神八”成功对接,将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大型空间站。而国际空间站也将在2020年结束使用。

  交会对接到底有多难?两年寿命后,“天宫”何去何从?太空垃圾会否威胁“天宫”?中国为何没参与国际空间站合建,而要独立建造空间站?“神九”、“神十”会否被定型为载人运输飞船?……

  羊城晚报专访徐克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焦维新和《国际太空》杂志社副主编庞之浩等多位专家,解读“天宫一号”飞天之旅。

  壹

  每秒7.8公里的狂奔中

  “吻”得上还要“吻”得准

  庞之浩说,发射“天宫一号”并无太大问题,关键是“神八”能否与其成功对接。徐克俊说,对接有两套方案———手动机械式和无线引导式,两者各有利弊。焦维新认为,两年后“天宫”可能在指令控制下坠海。

  “天宫一号”主要任务:

  完成交会对接实验

  羊城晚报:作为空间实验站的雏形,“天宫一号”(重8吨)与人们熟悉的国际空间站(重450吨),构造及功能上有何不同?

  焦维新:没有本质区别,主要还是规模不同。前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也不是特别大,后来的“和平号”规模较大,有100多吨。其次是功能不同,能够进行科学实验的种类、内容、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别。另外,由于空间站比较大,设施较为完备,航天员能够在上面停留更多时间。

  庞之浩:严格意义上讲,“天宫一号”还算不上是空间站,它只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其他区别还有:首先,它的寿命只有2年,航天员只能短期驻守;其他空间站的寿命可达5至10年,甚至更长,航天员每次在轨时间多在百日以上。其次,空间实验室空间小,对接口少,没有扩展能力。而且,所需燃料和给养要一次带齐,其他空间站则可以用货运飞船定期补给。“天宫”主要是要突破交会对接技术,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进行技术实验。

  羊城晚报:在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前,“天宫一号”主要用来做什么?

  焦维新:主要任务是完成空间交会对接实验。可能会携带一些不需人操作的实验项目,但这不是重点。

  庞之浩:“天宫”主要是为我国突破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研制的飞行器。今年先把“天宫”发射上去,以后神舟八号在无人情况下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而神舟十号是要载人的。载人有两个目的:不仅要掌握自动对接技术,还要掌握手动对接技术。人上去还要做一些科学实验,包括航天医学科和空间技术实验。

  羊城晚报:据了解,2015年前,中国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与“一号”相比,四年后发射的“二号”、“三号”有何不同?

  焦维新:“天宫二号”、“三号”将要进行的科学实验内容将有别于“一号”,各有侧重。比如说,最多能进行实验的种类不同,能进行实验的内容量也不同。

  羊城晚报:“天宫一号”为何寿命只有两年?两年后怎么处理?

  焦维新:2006年“天宫一号”开始研制,它只是一艘试验飞船,两年后,可能在指令控制下坠入大海。

  庞之浩:决定一个空间站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经费和材料技术。其次,构成空间站的部件,在外太空高辐射、高温差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寿命也很有限。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本来是到2015年,但美俄希望能够延长到2020年。“天宫一号”的寿命是根据实验任务来设计的。中国能够在两年内完成无人和载人交会对接实验任务,就没必要发射寿命更长的实验飞行器,以免徒增成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