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前后 朱镕基通读两遍书稿

2011年09月25日 16:0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首印50万册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受到读者的追捧,一上市就断货。从1500万字到最终呈现给读者的120万字,从2003年着手选稿到2011年9月8日正式发行,这其中有什么故事?选取的标准是什么?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超和《朱镕基讲话实录》的编辑组成员鲁静,揭秘这套书出版前后的故事———

  三位总理办公室人员加入编辑组

  人民出版社副编审鲁静是《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组成员之一。据她介绍,早在2003年,朱镕基总理及其办公室成员已经着手准备,主要是搜集资料,从各省市、各有关部门收集朱镕基的讲话,并根据录音整理,做一些前期工作。2007年11月,《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组成立,其中三位是总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两位是经济学家,还有鲁静和她的一位同事。

  编辑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鲁静表示:“搜集朱镕基同志讲话的录音,因为他的讲话当时散落在各个地方、各个部门,找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而一旦把这些录音找到之后,工作就没那么困难了,无非是加班加点做整理。”这个工作从2003年起,总理身边的同志已经开始做了,“他们其实也是许多事件的亲历者,所以文章的初选工作主要由他们负责”。前期的工作量非常大,包括总理的一些题词的影印件,虽然身边工作人员都有一些记录和保留,但仍要到各个部门去核实去查。

  讲话整理最初有1500万字,而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120万字,选稿的标准是什么呢?鲁静透露:“选稿标准有两个,一是要选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总理、副总理期间所经历的重大的事情;二是要选朱镕基同志自己亲口讲的事情,有一些尽管他看过了,但由于只有书面讲话,所以未收。”据人民出版社长黄书元介绍,整理录音稿主要是朱镕基身边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对录音原文都尽量不做处理,力求保持朱镕基的讲话风格。

  在图文配合上,《朱镕基讲话实录》很有特点。鲁静介绍,“里面绝大部分照片都是首次公开发表的。比如全书第一张照片,就是‘1991年2月6日,朱镕基同志陪同邓小平考察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这张与小平同志的合影非常好,但是非常遗憾找不到原版的照片,就用了一张翻拍的照片,画面不很清楚,但是还是收录并作为第一张照片,是很珍贵也是很有历史意义的。”

  任超说,这套书选稿的特点是“只做减法、不做加法”,“都是即席演讲,不是官样文章,不会修饰,更不可能增加,没有任何一个字是增加的。”

  朱镕基通读了两遍书稿

  鲁静告诉记者,9月8日出版发行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从开始编辑书稿到此后文章的选择、修改,都是在朱镕基的直接指导下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很多的具体指示。“朱总理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这么厚的书稿通读了两遍,其中个别文章反复审读了多遍,令我们这些编辑人员都非常感动。”

  这期间,鲁静多次见过朱总理:“在讨论书稿的时候,有时候还要开会讨论一下,气氛非常民主。朱总理工作中要求严谨,生活中慈祥幽默,他有着政治家的睿智和敏锐。”比如第一次成稿时的收篇文章是《值得纪念的五年》,这是2003年1月27日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第九次会议(是当时那届政府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但朱镕基在与身边工作人员讨论时想起在卸任前还有一篇文章是他在2003年大年初一到北京市看望工作在一线的公交职工时的讲话,于是工作人员就立即找到了这次讲话的录音并整理成文,按照时间排序放入书中,2003年2月1日讲话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了全书的收篇之作。“这种不落窠臼的做法体现了朱镕基总理的风格。”任超说。

  由于编辑组的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贯彻了朱镕基的具体指示,因此样书的送审过程比较顺利。黄书元介绍,在该书送审过程中,朱镕基曾经做了样书,送给一些老同事和老部下广泛征求意见。

  书中收录了朱总理参观胡雪岩故居时的题词,“题词书法非常漂亮,但更重要的是题词能看得出总理的内心世界,”任超说,“朱总理一直都不题词的,胡雪岩是红顶商人,为他的故居题词体现出总理要惩治腐败的决心。”

  已经消灭了两个盗版的苗头

  朱镕基总理对这套书的评价如何?任超说:“总理更看重的是老百姓的评价,他听说有些城市的读者买不到书后很着急。但目前确实供不应求,四大本印出来要有一个周期,争取在国庆节期间能缓解这种状况吧。另外,打击盗版是我们关注的事情,目前我们已经消灭了两个盗版的苗头。”

  谈及这四年的工作,鲁静觉得终身难忘:“我是学历史出身的,以前对经济领域是一知半解,这四年的编辑工作对我个人来讲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深造的过程,使我对经济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编辑书稿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朱总理讲实话、做实事的风格,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都收益颇丰。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总理怎么称呼你呢?”记者问。

  “他就叫我鲁静!”羊城晚报记者 童雯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