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朝鲜内阁总理崔永林将访华 曾担任金日成秘书

2011年09月25日 19:2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内阁总理崔永林将于明天(26日)开始至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中国之声记者就此专访这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战略研究所朝韩问题专家张琏瑰,他认为,此次崔永林访华,重要议题是加强中朝经济合作。关于六方会谈,张琏瑰认为,此访不会涉及太多。

  张琏瑰首先表示,崔永林对朝鲜的政治、经济状况非常了解。

  张琏瑰:崔永林在朝鲜党政方面有很重要的位置,他资历也很老,以前曾今担任过金日成主席的秘书。对朝鲜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状况非常了解。

  目前,朝鲜的经济并不理想,特别是两次核试验以后遭到国际社会的制裁。张琏瑰说,崔永林作为朝鲜内阁总理,他的主要职责是发展朝鲜的经济。

  张琏瑰:现在朝鲜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尽快的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来巩固现有的体制。同时朝鲜已经宣布,明年要开启建设强盛大国之门。因此在经济建设逐步提上朝鲜日程的情况下,崔永林作为总理在朝鲜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张琏瑰认为,崔永林访华的重要议题是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合作。

  张琏瑰:这次来中国访问非常重要的议题,很有可能和中国有关方面一起讨论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合作,推动双方各方面关系的全面发展,这个是他非常重要的任务。

  金正日去年两次访华后,中朝关系急剧升温,这对中美和中韩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中韩军事官员频繁的互动也表明两国走出了天安舰事件带来的阴影。8月,金正日访问俄罗斯,外界分析这是为了减轻朝鲜对中国的过分依赖。

  张琏瑰分析说,中朝俄三国目前正处在微妙的时期,中国邀请崔永林访华是对此前朝俄关系骤然升温的回应,释放中国愿意与朝鲜进一步展开双边关系的信号。他表示,高层互访也将进一步密切朝鲜同中国的传统友谊。

  张琏瑰:在国际社会对朝鲜进行制裁,外交上比较孤立的情况下,通过这种高层互访,加强同中国的关系,对朝鲜的外交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这次访问谈论经济合作,强调中朝友谊,除此之外可能也涉及到当前中国和朝鲜共同关心的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说国际问题,但是国际问题不是会谈的主要内容。会谈的主要方面可能还是在经济合作方面。

  朝鲜与韩国代表近日在北京商讨重启六方会谈的条件,会谈因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无果而终。那么针对崔永林此次访华是否会涉及六方会谈的内容,会起到什么作用,张琏瑰表示,这方面的作用不会太大。

  张琏瑰:当然了他这次访问也可能从整体上涉及到朝鲜半岛局势和重启六方会谈的问题。但是六方会谈不是崔永林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谈论六方会谈的内容不会太多,因此这次会谈实际上对六方会谈重启或者今后的走向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2009年4月,朝鲜发射卫星以后,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对朝鲜进行谴责。那时候,朝鲜已经宣布,要永远退出六方会谈,不再受六方会谈各种文件的任何约束。但是现在朝鲜已经调整了政策,从有条件的回到六方会谈到无条件的回到六方会谈,朝鲜对六方会谈的政策越来越转向积极。

  张琏瑰认为,目前,美韩两国对朝鲜的不信任,是重启六方会谈的主要困难所在。

  张琏瑰:现在美国和韩国为六方会谈重启,提了一些先决条件。主要是不信任朝鲜这种政策的转变,也不相信朝鲜真的在弃核这方面有实际行动,怀疑他的诚意。因此他们提出来,朝鲜在重启六方会谈之前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朝鲜必须停止浓缩铀活动,同时还要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回到朝鲜,监督朝鲜的核设施,同时还要采取一些行动,改善同韩国的关系等等。这些条件,到目前为止朝鲜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

  张琏瑰表示,从目前的观察来推断,美国的这些条件朝鲜都是可以接受的。他同时表示,重启六方会谈不是关键,关键是重启会谈后要讨论的内容。

  张琏瑰:即使重启了六方会谈,开始会谈,但是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会谈开始以后,讨论些什么问题,讨论过程中大家是不是真的达成协议,这个还是最关键的。从目前来看,实际上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各方距离还是很大的。所以即使六方会谈重启以后,要想取得实际成果还是相当困难的。(记者刘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