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烈日,迎着海浪,玻璃钢小艇载着我们驶出珠海码头。半个小时之后,眼前出现了一座由钢圆筒围起的小岛,犹如一艘巨轮平躺在蔚蓝的大海之中。岛上,挖土机来回穿梭;海中,运货船吊运钢管。这就是建设中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人工岛。
因为有船在卸货,航道临时封锁,我们无法靠近这些“铜墙铁壁”。难道,我们就与这座“定海神针”失之交臂?同行的中交集团一航局技术人员安慰我们:“岛上施工的工人、管理人员有300多名,天津、上海、重庆、青岛、广东的都有。上不了岛,下不了船,在这里是家常便饭!”
上不了岛,只好求其次。我们登上旁边一艘巨无霸式的砂桩船。砂桩船的任务是打9000根桩,加固人工岛四周地基。从今年5月至今,18名船员吃、住、上班都在船上,宿舍是两排集装箱改建的房间。工人下班后也不能离船,最好的消遣是数飞机——大海对面是香港大屿山机场,飞机起落,一目了然。
起重机左右旋转,打桩机上下运动,却没有震耳欲聋的噪音,阳光耀眼,海波不惊。这种安静施工,有什么讲究吗?头戴黄色安全帽、脸膛黝黑的船长董福金解释说:“岛隧工程处在珠江口主航道、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人上岗之前要接受环保培训,施工必须用最环保的工艺,尽量减小对环境、生态、航运的影响。”
站在高大砂桩船上,西人工岛一览无余(如图,刘泰山摄)。经过4个月的奋斗,9月11日,61个巨大钢圆筒直插海底,围起一座10万平方米的橄榄形人工岛。每个钢圆筒直径22米、高40米、重达500吨,相当于一座10多层高的楼房,其铸造、运输、吊装、振沉等难度都是世界之最,每个环节都在树立世界岛隧建设史上的新标杆。
“我们采用世界最大的8锤联动系统,振沉超大型钢圆筒作为岛壁结构。这是工艺创新,成本低,速度快,效益高,质量好,环保也具有优势。”岛隧工程总经理部副总经理关秋枫,指着微波荡漾的海水说:“你看,岛周围海水还是那么蓝!”
2009年12月15日,珠澳口岸人工岛率先动工,开启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序幕。现在,西人工岛围闭成功,驳船及其它施工船舶已“移师”东人工岛。未来的港珠澳大桥,将在东、西人工岛之间“钻”入海底,穿过6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两座人工岛就是海上桥梁与隧道的结合点。
再过5年,一条近50公里长、能抗16级台风的“巨龙”,将横卧珠江入海口的伶仃洋海域,把香港、珠海、澳门连接起来,提升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这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之后,我国又一项超大工程,也是当今世界同类工程中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
“桥建成,我就退休了。回天津,告诉朋友、家人,去珠海看一看,我们建的大桥多么漂亮!”岛隧工程生活船总调度李志强南下珠海20年,参与多个海洋项目施工,是一个长年生活在海上的“珠海人”。?(记者 刘泰山 李 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