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企业明明干得不怎么样,偏偏喜欢参加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惜花大价钱“买”几个奖杯,以图鱼目混珠、蒙骗世人。看看那些生产三聚氰胺奶粉、排污污染环境的企业,他们的办公室、会客室里,哪个不是奖状满墙、奖杯琳琅?这类企业花出去的钱,究竟用在了哪些方面、进了谁的腰包,可能是笔说不清的糊涂账。
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称,2006年至2009年全国共清查出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只保留了4218个项目,撤销率为97.16%。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实行总量控制,除已批准的保留项目以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常设项目。(9月26日《新京报》)
在咱们国家,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多年来习惯采用的工作方法之一就是“树立先进、典型引路”。在很多时候,这一工作方法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上进心”,都会在工作中为自己设定一个奋斗目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有“见贤思齐”的意愿,希望向那些各方面表现出色的人学习。因此,任何管理者都愿意经常性地树立一些榜样,依靠榜样的“无穷力量”,带动更多人实现管理的目标。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所谓“过犹不及”,评比达标表彰这类好事做过了头也会出问题。此次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类活动“过多过滥”,已经到了必须给予“有效遏制”的程度。在笔者看来,这些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过多过滥是“政绩”的催化剂和助推器。现在有些官员不是认真工作,不是扑下身子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不肯深入实际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耍小聪明、走捷径,一门心思用表面的某些“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积极组织和参与五花八门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借助这类活动获取“荣誉”,向上“邀功”、对下“买好”,正是他们突出个人“政绩”的最熟悉的方式。
第二,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过多过滥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泛滥。客观的个人和单位总结,当然有利于肯定成绩、发现不足。现在一些官员把总结变成了评功摆好,把书店里《如何写工作总结》这类书籍当成必备读物,而那些书里充斥着“官话”、“套话”等形式主义的货色。借助评比达标表彰的形式,凭借形式主义的总结,他们可以把芝麻夸成西瓜,谈成绩天花乱坠,讲不足轻描淡写,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第三,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过多过滥劳民伤财且直接导致腐败。这些年来,类似“中国脊梁”那样的评比表彰人们见识了不少,结果发现那竟然是一些人在借机敛财。事实上,许多企业和企业家面对多如牛毛的各种评比表彰,真是惹不起也躲不起。一方面,有的企业很低调,只想埋头发展,但是某些主管部门偏要拉企业参加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而且动辄让企业“赞助”。对这类花钱买虚名的活动,很多企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有的企业明明干得不怎么样,偏偏喜欢参加那些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惜花大价钱“买”几个奖杯,以图鱼目混珠、蒙骗世人。我们不妨看看那些生产三聚氰胺奶粉、排污污染环境的企业,他们的办公室、会客室里,哪个不是奖状满墙、奖杯琳琅?这类企业花出去的钱,究竟用在了哪些方面、进了谁的腰包,可能是笔说不清的糊涂账。
从目前来看,这次评比达标表彰清理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如果形式主义等深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如果只控数量不控源头,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过多过滥的现象还有可能出现反弹,要警惕有些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换一种形式“卷土重来”。(高初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