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天宫一号成功入轨
看点 今日变轨两“抬腿”
期待 11月与神八“飞吻”
贡献 54个部件“山东造”
展望 2020年中国空间站 建成后或独守太空
“点火”……昨晚21时16分0秒,随着一声命令,大漠震颤,橘红色火焰从火箭槽喷薄而出,大地像要被撕裂。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携带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奔向苍穹。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现场,近距离观看了发射过程。
供电人员坚持到
临发射五分钟
“负8小时”是专业术语,指从点火作为0秒,往前推8个小时各系统进入工作。昨天13时16分,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开始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技术人员开始调度点名,收集8小时准备情况,确保人人到岗,然后进行口令合练。
在105米的发射塔架内,各个岗位都实行责任制,没有他们的同意,谁都绝对不能接近。
进入负4小时,技术人员陆续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0平米的测控大厅,进入负3小时,天气、风速都会在显示屏上显示,火箭开始全面进行状态检查。
晚上7点40分,第一级回转平台打开。自晚上8点40分起,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回转平台逐次打开。
在发射前的最后负30分钟,有很多技术人员从塔架上急速下走,开始后撤,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10分钟。但很多人不知道,火箭发射场下面有地下室,主要是保障供电等,里面工作人员发射前负5分钟才会经由通道撤退。
不用“大拇指”按钮点火
授时精确到毫秒级
“1分钟准备!”扶持火箭的摆杆迅速摆开,发射塔架上与火箭相连的各系统设备瞬间脱落,长征二号F距离点火升空进入读秒阶段。
“……5、4、3、2、1,点火!”0号指挥员王军下达指令。
神舟七号时的0号指挥员郭忠来说,“现在通过卫星和光缆授时,目前实现了数字化自动点火,首先传送到通信机房,再送到发射控制台,最终传送到火箭,精确授时的误差是毫秒级的。”而电视转播中也可以看出,镜头中没有出现主操作员大拇指按钮点火的动作。但据了解,为以防万一,“大拇指”按钮也做了事先准备。
很多人或许注意到,在指挥员数到0秒后,火箭点火会有一瞬间的停顿。实际上,火箭这瞬间的停顿,是为了获取推进剂燃烧后产生的足够推力。
3分多钟
火箭基本冲出大气层
长征二号F是垂直发射的,火箭升空后12秒,开始从垂直方向改为侧飞以节省燃料。在航迹选择上,会尽力避开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150秒后,助推器进行了分离。160秒之后,火箭进行一二级分离,这第一级会坠落到戈壁滩中。
210秒后火箭基本脱离了稠密的大气层,保护“天宫”的两块整流罩分离,减轻了重量,进一步提升飞行效率。直到583秒,第二级与天宫一号进行分离,此时天宫一号进入了轨道,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完成自己的使命。
测控站接力传实时数据
“天宫”飞天后,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属各测站的光学、红外、遥测设备,青岛的测控站,以及太平洋上的测量船,如同火炬接力般把测控数据实时传来。
天宫一号在进入轨道后,位于资源舱的太阳能帆板展开。这主要是由于天宫一号自身携带的燃料非常有限,因此主要依靠两侧太阳翼上的电池存储能量。(特派记者 孙珂 龚辉)
特写
天路云开 神箭升空
“30分钟准备!”最后一批技术人员撤离。
10分钟、5分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各界参观者,都不由自主地将眼神聚焦到发射场,兴奋、紧张、期待,多样的情绪贯注在每个人身上。
“1分钟准备!”0号指挥员声音清澈响亮,发射塔架上与火箭相连的各系统设备瞬间脱落,距离点火升空进入读秒阶段。
观礼台上,数十家媒体记者的镜头从多个方向齐刷刷地对准了运载火箭。
“……5、4、3、2、1,点火!”0号指挥员下达指令。此时,几公里外,人们也在读秒翘首以盼。有的竟然还扮演起“草根”指挥员,喊着倒数的数字。
21时16分0秒,随着轰天的巨响,地动山摇,长二F带着“天宫”一飞冲天。 数千名观看人员,争相用相机、DV记录下这一壮丽时刻。
箭体缓缓升空,钻入云层后,不见踪影,空留下轰鸣声在大漠回荡。“天宫”曼妙的身姿,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直插天际。
此时,人群中开始响起热烈的欢呼声,数千人欢送天宫升空。这一夜,位于戈壁深处的东风航天城难眠。(特派记者 孙珂 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