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保洁员石敏芳 “这十天就守在广场上了”
今天凌晨4点刚过,夜幕笼罩下的天安门广场,逐渐聚起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赶来观看国庆升旗的游客。
揉揉惺忪的睡眼,裹紧身上略显单薄的工作服,在汽车狭小的后排座椅上蜷缩着睡了3个多小时的石敏芳探起身来,僵硬地活动着酸痛的身体。这辆停放在国家博物馆西门外马路边上的小轿车,白天是国庆天安门广场周边临时公厕清洁维修工作的指挥部,而到了半夜,则会成为石敏芳国庆期间临时的“家”。当被问到为什么晚上不回家睡觉时,石敏芳羞涩地笑了笑:“我住东四环红领巾桥那边呢,每天来回跑太浪费时间了。国庆游客多,天安门这又特别忙,我每天在车上将就着睡上三四个小时就行,万一有点什么事,我还能保证随叫随到。”
35岁的石敏芳是湖北人,作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她日常的工作,就是拿着扫帚清扫天安门广场上的垃圾。节假日她会被抽调到天安门周边临时搭建起的公厕中,负责公厕的清扫工作。今年,已经是她在天安门“值守”的第3个国庆节了。
“9月29日就进驻天安门广场了,要到10月9日才结束。”一边解释,石敏芳一边指指上身的环卫工作服和下身的黑裤子说:“我带了点洗漱用品和一共两身衣服来,这10天打算就指着这两身衣服换着穿了,脏点就脏点吧,等国庆过完了,回家扔洗衣机里再好好洗。”
天刚蒙蒙发亮,匆匆吃过单位食堂用面包车拉来的早饭,双颊被太阳晒得红彤彤的石敏芳怀里抱着一大摞黑色的垃圾袋就往公共厕所跑。她所负责的临时公厕,位于国家博物馆西门外马路的北侧,一共有60个厕位,是今年在天安门广场周边搭建起的最大的临时公厕。
每天早晨升旗过后,也是天安门广场周边公厕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一进入自己负责的公厕,石敏芳就手脚不停地忙开了。看到地面上游客踩脏的泥脚印,就立刻抄起拖把绕着圈擦地;厕所里的卫生纸用光了,马上拖着整箱的大卷卫生纸进行更换;水池子上的洗手液用光了,立刻灌上新的。“您稍等一下再进去,我把纸篓倒一下。”一眼瞥见纸篓里的卫生纸超过2/3,石敏芳马上拦下正要进厕所厕位的游客,一闪身进入厕位,把纸篓里满满的垃圾一股脑倒入大垃圾袋中。
观看升旗的人流渐渐散去,忙活了一早上的石敏芳终于顾得上缓口气了。空闲下来,她喜欢看看自己家孩子的照片,或者休息时给孩子打打电话。“孩子9岁了,平时就放在湖北老家扔给爷爷奶奶看着。国庆节前,孩子一直嚷嚷着想来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就狠下心拒绝了”石敏芳轻轻叹了口气。(记者 张楠)
999急救人员:“我们没有节日的概念”
“您好,999,您需要救护车吗?”早上6时,当记者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指挥调度中心时,大厅里的10名调度员正坐在电脑前接听电话,通过计算机系统指挥全市119个站点的车辆。小姑娘们从昨天晚上8时开始已经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脸上已经带着倦容,声音也有些沙哑,不过,当她们接起电话时,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就在同一个时间,999急救中心的医生杨智芳刚刚从沙河回来。杨智芳就在999急救中心总站值班,这个站点负责周边的急救工作。“昨天晚上出了5趟车。”杨智芳告诉记者。早上7时45分,值守中心站点的白班医生袁运、护士刘杰已经来到中心,和杨大夫进行交接。刘杰上车,看看氧气瓶内的气体是否充足;打开急救药箱,查看箱内的药品是否齐备。刚刚检查完设施,袁大夫的电话就响了起来:西三旗旧货市场有一位患者主诉头晕、呕吐,急需救治。
“来!咱们快点,这有可能是脑血管病或者血压高患者!”袁大夫招呼着记者,一路小跑着来到救护车上。救护车顺着京藏高速公路的辅路从上清桥一路向北驶去。早上8时,已经有很多市民开车出门准备外出游玩,路上车流量非常大。为了能尽快赶到患者家中,司机赵长国左右腾挪。坐在后车箱内的记者几次差点摔到车箱地板上。10分钟后,急救车抵达西三旗旧货市场。袁运和小刘拿着急救箱和氧气瓶就跳下了车。
在患者老宋家里,小刘第一时间为他量了血压,做了心电图。“平时身体有什么不好吗?”袁运一边问着患者的病史,一边取出降压药乌拉地尔,准备为患者输液。“以前就血压高,最近吃药控制得挺好的。”“都吃什么药啊?”“我也说不上来,你看看,都在这个袋子里。”说话间,心电图已经做好,患者也输上了降压药。袁运决定把患者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
袁运的妻儿都在河北老家,由于工作性质特殊,一年中很难有时间陪10岁的儿子出去玩玩,“最多只能一日游,我们没有节日的概念。”话说到这儿,第二个任务已经来了:上地有一个心脏病患者,立即出车!袁大夫习惯地摸下光头,小跑着出了门。(记者 贾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