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学者解读中国公车腐败背后 反映“权为官所用”

2011年10月02日 13:39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观点】车改不能一刀切而要有过渡期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青

  从1993年广东东莞沙田镇取消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算起,中国车改已经走到第18个年头。整个改革历程跌宕起伏,甚至阻力越来越大,最终用车成本越来越高。原因何在?我始终归纳为“待遇论”与“安全论”。

  不论什么级别,只要有资格配工作用车的官员,都会认为这公车待遇来之不易,要好好享受。恰是这种心态,导致了下级官员与上级官员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差异或者空隙,也增加了国家的公车开支。很多乘坐公车的官员不愿车改,还有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领导要思考问题、开会忙碌,开车很不安全。其实不然,近些年来,官员酒后开公车出车祸也屡见不鲜。

  我从1994年起跟踪研究中国车改,2003年5月20日,我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到湖北省统计局担任副局长,即“炒掉”司机、退掉专车,向局长提出车改方案——“叶氏车改”。

  所谓“叶氏车改”,总体思路就是四句话:“自购私车,市内每月1000元,出差实报实销,建议双轨过渡”。双轨过渡是我这个车改方案的特色。中国车改为什么很难推进?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分追求“一刀切”。任何一个车改方案,都会有支持者与反对者。应该有两种方案供选择,逐步自然过渡。杭州车改实际上也是双轨制,一个副局级干部一个月2200元,不发现金,只发市民卡,用于与车有关的支出,包括向杭州市公车管理中心的租车费用。一旦时机成熟,政府办的公车管理中心就可以转化为私营公司来办,也就会有更多官员自驾、坐出租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30年前,绝大多数的政府官员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的。我建议“三五一零”,三公里走路,五公里骑自行车,十公里再开车。所以说,进行渐进式的车改,可能接受程度会更高一些。有必要强调的是,我的“叶氏车改”一年至少可节约8万元。即3万元左右的折旧,4万元左右的司机费用,1万元左右的保险、路桥费等。杭州车改节约了三分之一费用。因此,我认为车改要坚持两大原则:节约与稳妥,缺一不可。

  【观点】彻底革除公车弊政已时不我待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袁刚

  我国经济大发展不过才十几年,多数民众生活还很贫困、人均GDP排在世界百名之后,尚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官员公车消费水平竟高于发达国家数倍乃至数十倍。这确实值得深思。公车腐败的情形,反映的并非“权为民所用”,而是“权为官所用”的问题。

  政府也并非不想治理,但碰到特权“雷区”却不敢触动,用车单位也总是能想出对策抵制抵消中央指令,变换花样继续享用特权。这反映的是改革不到位,部分地方没有对公然盛行的弊政以雷霆之力坚决去除。有政协委员提议省部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配用专车,我看就很好,公务用车可采取社会化服务,大单位可自配车队,不必以公车专属个人。小单位公干出行可“打的”或“租用”方式,所有消费均按条规核实报销,非公务一律不许公车消费。香港特首董建华离职后即不再乘公车,我国离退休高官已无公务又有什么理由仍要继续配公车呢?

  我国推行改革已30多年,改革的对象到底是谁?不是社会民众,恰恰是一些地方政府自身。这些政府不仅要改变施政方式,依法行政,而且要接受社会民众的监督,摆正自身的位置。权为民所授,是老百姓的纳税钱供养了政府,权只能是为民所用。当官就要为人民服务。改革绝不是那些享有特权坐公车的人去对老百姓指手画脚,而是要让所有公职官员对得起养他的老百姓,为民众干实事。

  公车治理搞了18年都没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自身缺乏改革动力。不是官员“为民办事”需要用车,而是要当权者应考虑民间的疾苦和人民的负担,少花钱多办事,少一些特权,将自身改造成责任政府和清廉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些打着公务招牌配车干私事,打着人民旗号配车享特权的人,实际是在对人民犯罪。如今公车消费已达天价,与公务所需极不相称。如果政府真能下决心向自身开刀,相信无限制公车消费这样的弊政一定会彻底革除。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