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辛亥志士后裔寻亲之路:集合众人力量收集资料

2011年10月05日 1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开封10月5日电 题:辛亥志士后裔的寻亲记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寻亲祭祖、追忆先辈业绩、畅叙祖辈间深厚情谊……辛亥革命100年后的今天,这些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们为了缅怀革命先驱,纷纷走向不同寻常的“寻亲之路”。

  生于1950年的辛亥烈士后裔段静安,戴着眼镜、操着普通话,颇具学者风范。他的祖父段世垣便是受黄兴之命暗藏于袁世凯总统府任职秘书的中国同盟会员。

  段世垣被袁世凯杀害时年仅32岁,其父亲段家锺才出生7天。段静安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祖父遇难后,我祖母悲痛万分,整日以泪洗面,在我父亲3岁时也撒手而去。是我外祖母将父亲抚养成人。”

  “年少时我就非常崇拜祖父那样的英雄,曾向父母问祖父的情况。”段静安回忆说,“但是父母知之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祖父的生平轶事。”为了填补史料对段世垣记载的空缺,段静安从1983年便开始了他非凡的“寻亲”之路,他先后多次赴郑州、南京、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和文史资料部门,查阅原始档案和历史文献,拜访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的专家、学者和革命烈士后裔。

  为了确认段世垣赴日留学的时间,段静安2010年11月致信日本早稻田大学,2011年1月得到早稻田大学的回函,确认其祖父是1905年10月至1910年7月的官费留日生,其祖父毕业证号、留学成绩及同期留日学生名单等一一得到确认。“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2009年,我致函台湾‘中央图书馆’等单位,终于找到了有关祖父的珍贵照片和他撰写的文章。”段静安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30年的寻找、搜集,段静安的书房里已经堆满有关辛亥革命的书籍、史料、照片等。不仅如此,对于辛亥革命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史,他都能够娓娓道来。

  与段静安30载“寻亲”之路不同的是,辛亥革命河南起义军总司令张钟端的嫡孙张一桂走的是一条“延续情缘”的寻亲之路。民主革命党人张钟端,在留日期间曾经有一段异国情缘,与日本女护士千装伦子结为伉俪,并育有一对双胞,长子张梦梅,次子张兆梅。张梦梅便是张一桂之父。

  1911年12月,以张钟端为首的河南辛亥革命军起义失败,张钟端等11人遇害。令人遗憾的是,张钟端临终也未能见到心爱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儿子。为了满足张钟端生前遗愿,辛亥志士陈伯昂将千装伦子和两孩子接回国。后来,千装伦子因生活不习惯返回日本,两儿子则留在了中国,并经常通信。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钟端的后人与千装伦子失去了联系。

  “其实祖母应早已不在人世。我们一直在打听她的下落,我父亲、叔叔曾写信给廖承志、中国驻日大使馆等多方寻求帮助,但都未能找到。”张一桂表示,“今后仍将一如既往地寻找千装伦子的下落,以此来延续祖父张钟端的异国情缘。”

  与此同时,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一些辛亥革命后裔纷纷自发地以寻亲、团聚、祭奠等方式继承先辈遗愿,再续先辈后谊。素有“南朱北沈”之称的辛亥志士沈竹白嫡孙沈毅表示,辛亥先辈们情同手足,辛亥后裔们也都是亲人。

  “我父亲与张钟端关系密切,到现在我们两家交情仍深厚,已经是世交了。”陈伯昂女儿陈淑萍告诉记者,“虽然我和张一桂年龄只相差几岁,他却总是叫我姑姑。”

  据悉,这些辛亥后裔们经常组织聚会,集合众人力量收集整理辛亥革命相关的资料和文物,寻访各地的革命遗址、革命遗物、纪念建筑、墓碑等,准备出版一本完整的辛亥革命史录。(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