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城里的辛亥革命史:总统府藏身迎宾馆(2)

2011年10月09日 16:2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立字为据

  袁世凯挟实力获任

  众所周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招牌,先是在南京立了起来,孙中山先生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为什么三个月后,中华民国的政府要搬到北京而由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一职呢?

  历史学家分析,这与辛亥革命的进程以及袁世凯的政治实力密切相关。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的关联,首先竟然是从镇压辛亥革命开始的。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如坐针毡,但是,放眼朝廷,已经没有可以倚仗的力量。于是,将拥有绝对政治实力、放归赋闲的袁世凯“请”了出来,因为当时负责镇压南方革命军的是袁世凯训练出来的北洋新军,别人根本指挥不动。袁世凯由此迎来他此生最大的转机。袁世凯深知其中的玄机,他出山后,带领北洋新军很快将革命军逼入险境,但又不“赶尽杀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奇异局面。

  此时,已经投诚革命的黎元洪给袁世凯写信:“袁公果能与我们共扶大义,将见四百兆之人皆归心于公。将来民国总统选举时,第一任立中华共和国大总统,公固不难从容猎取”。心思活泛的袁世凯,或许正是从此被吊起了胃口。于是,袁世凯的天平开始倾向革命党人。

  1911年12月,在英、法、日、美等列强的“调停”下,南北双方在上海进行停战谈判。南方代表伍廷芳提出清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北方唐绍仪上来一句“兄弟我个人是赞成共和的”,紧接着却代表袁世凯进行要挟,表面上谈判陷入了僵局。

  实际上,在上海举行的谈判有“一明一暗”两场,除了唐伍之外,上海文明书局还有廖宇春(北方)和顾忠琛(南方)的秘密协议。彼时黎元洪与黄兴关系微妙,黄兴的亲信顾忠琛坦率地亮出了革命军的底牌:“项城(指袁世凯)果能颠覆清政府,为民造福,则大总统一席,愿以相属。”双方甚至还立了字据:包括确定共和政体、优待清室、既往不咎不秋后算账,还约定“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

  有言在先

  孙中山让出大总统位

  其实,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已经先后致电袁世凯,解释自己只是临时总统,如果袁能和平结束清廷统治,即让出大总统位。因此,袁世凯才频频向清廷施压,甚至以法国大革命王室被推上断头台吓唬隆裕皇太后。同时,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各地封疆大吏也陆续上书致电,一时国内出现了“请愿共和”的热潮。袁世凯的得力干将段祺瑞,更是先后三次电请政府,称共和思想在将领中“颇有勃勃不可遏之势”,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清廷大势已去。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宣统帝发退位诏:“今全国人民心里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

  3天后,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并要求袁世凯到南京就职,但是拥兵自重的袁世凯,坚持3月10日在自己的地盘北京就职。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的统治开始了。(首席记者 姜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