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清晨,太阳驱散薄雾,空气清新。(山东)茌平县韩屯镇后店西村4排120座二层连体楼,黄墙红顶,分外气派。楼房中间有一条30米宽的商贸街,刚轧实还未上沥青,几个四五岁的孩子骑着摇摆车比赛,从南到北,嬉闹声回荡全村。
“有80多户搬上楼了。”村支部书记丁庆生带记者围村参观。去年,他们拆了65户老宅建了120座二层连体楼。因为腾出了350亩地,得到土地增减挂钩补助款600万元,全部用在了新村建设,每户仅拿几万元,就住上了新楼房。孤寡老人住周转房,所有权归集体。秋收前,8套周转房已经全部住满。
49岁的刘玉山和老伴刚平整了门前积土,见到记者就往家里让。8平方米的小院内种着香菜、菠菜、生菜、韭菜,墙角养着一群鸡。
“搬上楼,住着怎么样?”记者问。
“方便!厨房、卫生间迈腿就到。房子高、窗户大,敞亮。儿子一家住楼上,楼上楼下互相不影响。还有个小院,种点菜,晒点么都行。”刘玉山一脸的满足。
话音未落,老伴王玉凤就抢过了话茬:“这18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花了不到5万。新村里路通、水通、电通,听说明年要建大型秸秆沼气池,以后还能用上暖气呢,你说咱老百姓心里能不美吗!”言谈话语间,一脸的笑容。丁庆生说,自从村里起了楼,四临八乡来村里说媒的多了不少。
隔壁64岁的高玉兰来借打枣家什,她爽快地打开了话匣子:“村里照顾俺们这些孤老,住周转房不用拿钱,出嫁的女儿再也不用担心房屋漏雨了。俺也不白住,腿脚还利索,今后就义务给村里保洁,让村里干干净净的。”
搬上楼的群众叫好,没搬上楼的抢着要。丁庆生分析说:“以前家家户户养猪、养家禽,院子里放柴禾,晒粮食,住楼不方便,一说建楼就不高兴。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一月挣一两千元,没有人养家畜家禽了,这是其一;二是老百姓现在家里都不存粮食,麦子收下来不进家就送去面粉厂,玉米秸直接还田,要大院子也没有用了;三是群众的观念变了,追求‘幸福指数’,怎样干净漂亮舒适就怎样干。”
丁庆生介绍:“二期工程就要开工了,明年秋收时全村180户老少爷们都能住上新楼。村里腾出的350亩地,我想好了,建大型养殖场,搞规模经营,让老百姓在自家老宅子上打工,不信富不起来。”(通讯员 刘明明 记者 宋庆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