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无锡10月11日电(洪晓红 孙文荆)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第六届亚洲湿地论坛11日在江苏无锡举行,旨在就气候变化、人类健康、人类生活等方向探讨未来亚洲以及全球湿地保护及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700余位代表出席。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多年来,全球湿地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遭到破坏,保护湿地成为世界共识。
1971年,伊朗拉姆萨尔诞生了一部由18个国家共同缔约的《湿地公约》,旨在保护与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目前此项公约已成为国际重要自然保护公约之一,拥有158个缔约国,中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
亚洲湿地论坛于1992年在日本创办,一直倡导《湿地公约》理念,致力于不同利益方,如政府、科学家、环保主义者的交流合作,是亚洲相关国家湿地保护、共享经验的重要平台。
“全球各国为执行《湿地公约》付出了40年努力,对缓解气候变化、物种多样性、人类健康等做出了贡献,但是联合国千年生态评估系统和最近2010年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估都告诉我们,湿地仍在继续恶化,它无偿为人们提供巨大利益的能力正在下降”,《湿地公约》秘书长安纳达-特尔格在会上表示。
“现在看来,缔约方们需要更进一步明确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影响全人类的水源,今后将是公约履行重点。”特尔格认为,《湿地公约》和各方面伙伴,包括联合国系统、非政府组织和商业领域的合作都在开展,满足人类食物和水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灾害风险等需求,湿地显得极为重要。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介绍,中国自加入《湿地公约》进行了大量湿地保护及恢复工作。近5年共投入资金31亿,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05年的45%提高到2010年的50.3%,主要的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贾治邦还指出,目前中国在湿地保护上仍面临挑战,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今后,各地应将湿地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湿地保护事业,增进人类福祉。
会上,黑龙江省七星河、黑龙江省南翁河、黑龙江省珍宝岛、甘肃省尕海则岔等四大湿地被宣布为中国新增国际重要湿地,截止目前,中国现有国际重要湿地数量已达41处。
据悉,本次会议为期3天,数百位各国专家将就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管理的政策、实践和技术问题进行相互交流、探讨。活动将综合各专题分论坛交流情况,并参考与会代表意见,最终讨论形成《无锡宣言》。(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