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10月17日电 (记者 郑小红)得到广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助的食蟹猴及中国恒河猴基因组研究成果,17日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
该研究成果属于猴遗传背景工作框架的又一重要阶段性成果,对更好地了解灵长类的进化过程和遗传背景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新药评价与研究、灵长类动物学、基础医学、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地理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进化医学研究奠定了科研基础。
深圳华大基因17日介绍,本项研究由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华大基因、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完成。
猴类是人类的近亲,与人类在很多方面具有极为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是新药创制临床前研究中使用最为关键的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由于早期使用的印度恒河猴(印度猕猴)已被禁止出口且价格昂贵,所以各研究机构逐步将大量科研需求转向了其他亚种的猴类,尤其是中国食蟹猴和恒河猴。
本次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的食蟹猴和中国恒河猴基因组分析及比较结果,将为生命科学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研究人员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食蟹猴和中国恒河猴的DNA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推断出食蟹猴和中国恒河猴很可能在历史上发生过杂交,这为进化生物学家研究灵长类动物在早期进化过程中的基因渗透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本研究立项负责人、华南新药创制中心高级顾问、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指出:“两种猴基因组的分析结果,将有益于药物研发人员解释复杂的药物作用和个体差异性分析。在此项研究基础上,应用食蟹猴基因组分析结果进行重要药物新适应症评估的工作也已开始展开。”(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