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调查,北京首个公租房小区——亦城茗苑小区被曝出存在户型超标和分配不公等现象。这无疑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国保障房大规模开工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确保保障房合规建设,并公平分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随着各地保障房的相继入市,一些分配中的问题和难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虚假申报、骗购骗租、转租转售等违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此次北京公租房曝出的新问题尤为值得关注。报道称,在亦城茗苑项目中,超过一半的公租房分给了园区高端技术人才;而在另两个公租房项目里,居住的也大多是园区中骨干企业的核心人才。不管是出于何种考虑,显然这部分申购人是不符合目前北京市公租房申请条件的,是不应该享受这批住房的。
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等,是政府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使用对象已经非常明确。如果花费社会公共资源建立起来的这批住房,在一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干扰”下,不能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中,那么,保障性住房也就失去了它应有之义,更遑论社会的公平正义了。
保障房中出现的问题,早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9月19日,国务院专门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不仅对公租房、经适房等进行了规定,并明确要求,坚持分配过程公开透明,分配结果公平公正;建立健全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严禁以任何形式向不符合住房困难标准的家庭供应保障性住房。
而在不久前举行的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和分配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要把确保质量和公平分配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建设质量优良、分配阳光的工程,使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他强调,如果把不好公平公正这杆“秤”,保障房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群众就不会真正满意。
我们认为,要解决保障房分配中出现的问题,关键是要做好公开透明,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分配、纠错和问责机制。首先,各地主管部门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状况和保障房的实际需求等情况,在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分配标准和纠错机制。其次,要对申请人和保障房分配等做到全程公开、全社会公示、全方位监督,让住房分配始终在公众的目光下进行。
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一套针对各级主管部门和申购人的严厉问责制度,并进行相应的立法。这些制度和立法不仅要严厉地打击虚假申报、骗购骗租、转租转售等违法违规行为,也要对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渎职和权力寻租行为进行问责。只有让违法违规者付出的成本足够大时,才能从根本上刹住一些机会主义者贪婪的欲望和冒险的动力。(评论员 阮修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