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疆见闻:80后大学生扎根新疆 无怨无悔圆梦兵团

2011年10月22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库尔勒10月22日电 题:80后大学生圆梦兵团

  中新社记者 刘辰瑶

  “兵团现在就是我的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林业管理站站长王维对中新社记者说道。

  王维1981年出生,属于80后,西安户县人,毕业于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7月一毕业应招募来到位于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尉犁县的三十四团。他学的是农学,大学时就梦想在辽阔的田地里有一番作为,“那时听说新疆农业发达,尤其是兵团的农业技术水平高,就过来了。刚来时,风沙大、气候干,甚至还有些荒凉,现在慢慢都适应了,也爱上了这篇疆土”。

  成立之初即担负屯垦戍边重任的兵团,如今不但要解决新老职工的生计,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这就更加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来加入。

  现在,像王维这样来兵团就业的大学生已越来越多,从几年前的三两人,到现在的三四十人。王维对记者说,这与兵团人的热情、优越政策等是分不开的。“在兵团,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农作,再加上兵团农业在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对学农的大学生而言,是梦寐以求的。”

  但生态环境恶劣,严重缺水,种植费用不够充足等,都是现实的问题。王维说,2008、09年大旱,农作起来非常困难。看着棉桃纷纷掉落,有的职工都跪在地里哭了。这两年情况有了好转。“其实我们的土地很好,只要有水,种什么都能活。现在我从农业科转到林业科,天天和胡杨、枣树打交道,它们的茁壮成长不但能给兵团创收,还有很强的防沙功效,对环保的意义重大,我们更要用心去做。”

  王维是家中独子,父亲是村里的村长,家境在当地是属于不错的。他来疆工作时,亲戚邻里都纷纷反对,一来路途遥远,二来父母年龄大了,需要有人照顾。最后,是父母的支持与理解让王维下定决心,来兵团扎根。

  当被问到来兵团的这些年心里有没有动摇过时,王维的表情有些复杂,“2005年春节,农业科正在建设培育棉花苗的大棚,工作量很大,我没能回家过年,只是给父母打了个电话拜年。那时候心里真的很难受,有点坚持不住了。后来大家一起包饺子,热热闹闹的,这事也就过去了。” 2007年,王维的父亲被查出糖尿病,家里的医疗条件不是很好,“我又没能在身边照顾,当时就开始怀疑自己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跑到边疆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后来,军人出身的父亲支持和鼓励他留下来建设兵团。王维说,正是父亲的作风与品格影响了他来兵团创业,无怨无悔地圆梦。

  现如今,王维已经成家,爱人也是一同来兵团圆梦的大学生,他们还有一个4岁的女儿叫珂珂。提起女儿,王维脸上挂满了幸福,说兵团的教学水平很高,孩子现在在团里上幼儿园,她和父母一样喜欢新疆。“我想让她上大学去外面看看,工作的事我不强求,但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她能和我们一样,扎根新疆,扎根兵团,为兵团的农业以及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杏黄色的胡杨林,绯红的红柳,皑皑的棉花地和一望无垠的金色沙丘,美丽的南疆勾勒出了大学生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境。“我希望80后们可以抛开大学里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追寻自己真正的梦想。对于学农学的学生,我真心的希望他们可以到新疆来,到兵团来,这里才真正是圆梦的地方”。(完)

分享按钮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