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题:人民军工80年风起云涌 国防科技工业成就斐然
作者 李晨
江西省兴国县的官田村,一座条件简陋的兵工作坊旧址里,墙壁上的“一切为了前线”的标语还依稀可见,人民军工先驱们生产武器、保障战争的工作场景仍历历在目。80年前,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就从这座小作坊里诞生、成长。
今天,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国防科技工业,已经建构起覆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工电子和配套等行业的现代化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成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骨干力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80年弹指一挥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军工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斗,遂行保障,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贡献良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防科技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为主要标志的伟大成就,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振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提升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作出了新贡献;新世纪以来,国防科技工业注重建设军工核心能力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成就辉煌
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有土无疆、有国无防。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就把为国防和军队研制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作为首要任务。
在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人民军工生产了大量战争急需的武器装备,部分解决了人民军队武器匮乏、装备处于劣势的问题,有力地支援了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在朝鲜战争和1958年台海危机中不断挥舞的核大棒,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下决心攻克国防尖端武器——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超级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顿成幻梦泡影,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陡然一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随后,以核动力潜艇和被称为新时期“三大战役”的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为代表的一批高精尖武器装备相继研制成功,解放军拥有了多种多样、克敌制胜的护身法宝。
进入新的世纪,中国开始和平崛起,迈上复兴之路。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国防实力,既是中国获得和平发展环境的必要保障,也是实现大国复兴的重要基础。对此,国防科技工业责无旁贷。
十年磨剑终有成。新一代巡航导弹、歼10、歼11系列飞机、新一代主战坦克、空警-2000预警机等一批新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开始列装部队,装备研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有了这些武器装备,中国国防和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80年来,国防科技工业研制生产出一批批、一代代武器装备,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历次边境防御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满足了解放军由单一陆军,发展成为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其它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