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背景资料:奥地利国家概况(4)

2011年10月28日 10:18 来源:外交部网站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发展援助】 2008年发展援助额11.6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2%。发展援助的重点领域是农业、水利、卫生、能源、基础设施、职业培训、科研合作等。

  (资料来源:奥地利联邦欧洲与国际事务部官方网站)

  人民生活 实行全国社会保险和救济制度,主要有医疗、失业、养老和事故四大类保险。2009年人均国民收入33061欧元,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2910欧元,每千人拥有小汽车522辆;全国共有专业医生38313,医院267家,病床65544张。

  (资料来源:奥地利2009年统计年鉴和奥地利统计局网站)

  军事 1955年9月,奥地利颁布《国防法》,创建联邦军。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最高安全决策机构,是联邦政府在外交、安全和国防事务上的总咨询机构,由联邦总理、副总理、外交、国防、内政、司法部长及议会各议会党团代表等17名有表决权的正式成员组成,联邦总理任主席,联邦军总参谋长列席。国防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平时由联邦政府授权国防部长对联邦军行使指挥权。总参谋长是国防部长的最高军事顾问,代表国防部长对奥军境内外行动实施指挥。联合作战司令部是战略级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地面和空中部队。

  奥长期奉行中立政策。自1995年加入欧盟后,积极参与欧盟共同防务建设。自1996年起,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奥军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个月。目前,地面部队现有兵力3.5万人。下设特种部队司令部、宪兵司令部、9个军区司令部、2个步兵旅、2个装机步旅和1个指挥支援营。空中部队现有兵力6700人,下设空中监视司令部和空中支援司令部。

  2010年国家安全与国防预算79.7亿欧元,占联邦财政总预算支出的11.26%。

  文化教育

  【教育】学龄儿童享受9年义务教育,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由国家负担。凡持有高中毕业文凭可免试上大学。2009年奥教育预算65.6亿欧元,占总预算支出10%。2009/2010年度有各类中小学、职业学校6263所,在校学生118.9万人,各类高等院校189所,大学生31万人。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创立于1365年,系德语国家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资料来源:2010年奥地利统计年鉴、奥地利统计局网站和奥地利联邦财政部官方网站)

  【新闻出版】2009年全国有各类报纸238种,其中日报31种,周报207种。主要报纸2008年发行量为:《皇冠报》94.9万份,《信使报》22.8万份,《新闻报》12万份,《标准报》11.7万份。主要杂志发行量为:《新闻周刊》24.2万份,《侧面》周刊9.4万份,《趋势》经济月刊8.6万份。

  奥地利通讯社:1946年建立,以向奥报纸和电台提供世界各大通讯社的消息为主,有时也发布奥官方消息。

  1924年建立国家广播电台。共有5家电台,用德、英、法、西四种语言对外广播。1957年开播电视节目,现有三套节目。

  (资料来源:2010年奥地利统计年鉴和奥地利出版发行事务管理局网站)

  对外关系 奥地利外交政策的基点是以和平中立为基础,以欧盟为依托,积极推动欧盟深化和扩大,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欧盟协调一致。加强同周边邻国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关系,保持和深化同大国关系,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2010年,奥依托欧盟,立足东欧、东南欧,借台联合国,在外交上继续保持积极进取态势。一是强化奥东欧和东南欧国家代言人角色,积极推动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国入盟,大力倡导并推动欧盟于2011年出台“多瑙河战略”,将乌克兰、波黑等非欧盟国家纳入欧盟整体发展进程,以图扩大自身在东南欧地区影响。同时,奥继续帮助该地区国家稳定金融市场,以求在“后危机”时期发展中占得先机。二是充分利用出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最后一年,依靠中立国地位,在人权、裁军、跨宗教、跨文化领域积极发挥独特的国际作用。三是在于欧盟保持一致的同时,借助奥与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的传统友好关系及其在该地区的良好形象,积极参与中东事务。四是提升亚洲在奥对外政策中的分量。

  【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认为国际形势正在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的力量和利益集团正在形成。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增多,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是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国际社会应以“有效多边主义”应对新型威胁。一个多极、法治和尊重人权的世界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联合国应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在世界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时,国际社会应在联合国宪章基础上共同采取行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