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省级党委换届密集展开 三省同日产生新领导班子

2011年10月30日 22: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省级党委换届密集展开三省同日产生新领导班子
    江西、安徽、河南30日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苏荣、张宝顺、卢展工(上图中从左至右)分别当选三省省委书记。(资料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0月30日电 江西安徽河南30日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苏荣、张宝顺、卢展工分别当选三省省委书记。从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自下而上集中换届,加上此前的辽宁省,目前已有四个省份选出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省级党委换届也随之进入密集期。

  三省同日选出新领导班子

  江西、安徽、河南三省党代会30日闭幕,同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苏荣、张宝顺、卢展工分别当选三省省委书记。三位新当选的省委书记,同日亦发表了自己的“履新讲话”。

  “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把大家的掌声化作奋进的鼓点,把同志们的信任变为永恒的动力,殚精竭虑,夙夜在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同志们的信任和全省人民的厚望。”在当选江西省委书记后,苏荣这样说。

  苏荣说,新一届省委要带头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实效。要带头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带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要带头坚持求真务实、勤政廉政,保持和塑造良好形象。

  张宝顺在他讲话中着重强调要加强民生。他强调,要带着责任服务群众,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扎实做好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工作,着力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张宝顺同时表示,要带头弘扬正气,恪守做人准则,明辨是非曲直,敢讲真话,敢揭真相,敢于同一切不良风气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以自己的一身正气,引领社会风尚。

  卢展工则在讲话中强调,要牢牢把握为民这一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

  他说,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也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民生,着力民心,着力民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中原崛起的过程成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省级党委换届进入密集期

  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大换届之年。10月13日,辽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选举了新一届辽宁省委领导班子。这是全国第一个完成换届的省委,拉开了省级党委换届的序幕。而六中全会闭幕之后,各省级党委大换届将进入密集期。除了已经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四省,新疆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也已在30日闭幕,山西第十次党代会,也将于31日闭幕。

  媒体关注到,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省部级人事调整力度明显加快。先后有河北、西藏、海南、云南更换了省(区)委书记;福建、河北、海南、浙江、云南、江西六省更换了省长;黑龙江、福建、辽宁、江苏、安徽、宁夏、四川、甘肃等八省区更换了副书记;涉及省委常委的调整则更多。这提前为省级党委换届做了预热。

  干部能力素质要求有新内涵

  党建专家叶笃初指出,落实“十二五”规划,是新一届省级领导就任后肩负的首要使命与责任。而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世情、国情复杂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对领导干部能力的要求,不单在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社科等领域。

  分析指出,知识背景多元化,高学历、年轻化等成为此次干部选任的趋势。如,新一届辽宁省委常委班底的教育背景,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多种专业。如陈政高、夏德仁、许卫国均有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唐军和周忠轩是文学学士,王俊莲和苏宏章则是哲学学士;新一届中共河南省委领导班子也具有高学历、懂经济的特点,连维良、毛万春、毛超峰皆是1961年后出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也指出,此次换届布局的重大意义在于,新阶段对干部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有新的内涵。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历程,干部选任的指导思路,应考虑社会管理创新等未来五到十年改革内容的需要。

  港报分析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综观近期官员调整中,切实贯彻了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尤其是特别重视干部的交流互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