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飞控中心主任陈宏敏:飞行控制是交会对接关键

2011年11月02日 20:0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交会对接任务,重点在飞控,难点在飞控,关键环节也在飞控。”北京飞控中心主任陈宏敏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任务期间将进行多次轨道控制,超过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行任务轨道控制次数的总和,“对于北京飞控中心而言,压力可想而知”。

  陈宏敏说,他们正以“决策无失误、指控无遗漏、操作无差错、过程无闪失”的严谨追求,保障交会对接任务顺利完成。

  飞控是交会对接任务的关键

  记者:交会对接任务对飞控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有哪些考验?

  陈宏敏:对于整个交会对接任务而言,飞控是关键。交会对接任务也对我们的飞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做到决策无失误、指控无遗漏、操作无差错、过程无闪失。千军万马不一定能完成任务,要导致任务失败一个人就够了。

  交会对接任务对中心的工作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考验:

  首先是交会对接任务技术的复杂性考验飞控工作。这是我国首次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经验为零。与国外花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实现从载人飞行到交会对接技术的跨越相比,我国只用几年时间就已完成,因而每一次技术任务与之前相比,技术状态变化都很显著,技术难度大跨度大,从单目标控制到多目标控制,情况也比较复杂。

  对于主要承担飞行控制任务的北京飞控中心来说,必须要对飞行器的状态非常了解,扎实掌握飞行器的控制原理机理,把技术摸清吃透,以达到交会对接任务对飞控的高要求。

  二是交会对接任务的高风险考验飞控工作。载人航天本身就是高风险的工程,航天器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载人航天工程有八大系统,而各大系统又各有十几个分系统。作为地面飞控中心,要把所有系统的原理都掌握清楚,把控制的机理搞明白,本身就是很不简单的事。除了掌握正常状态的情况外,还要做到有备无患,考虑到所有的异常状态,弄清各种故障模式,以保障任务的成功。针对各种故障模式制订应急对策,故障预案有数百个之多,对飞控中心来讲,也是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因而飞控中心平时的演练,有相当一部分是对故障处置情况进行演练。

  飞控中心不仅要控制飞行器,还要对测控网进行管理和使用。如何合理配置利用测控资源,如何调度好各个测控站、测控基地,保证其在飞控中心的调度下有机地系统地开展飞控工作,对飞控中心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三是交会对接任务对轨道控制的精度要求很高。飞控中心承担的任务是飞行控制,主要是对飞行器的轨道进行计算测量并进行预报。对于交会对接任务来说,轨道控制的间隔很短,控制的次数也很频繁,两个目标飞行器要成功进行交会对接,对轨道控制的精度要非常高。比如,两个飞行器要能够在同一个轨道面,同一个轨道高度,在同一时刻交会对接,横向偏差不能超过18厘米,这就如同在太空中拿根线穿针眼一样,对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飞控的难度很大。

  三大举措应对交会对接挑战

  记者:我们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应对这些挑战?

  陈宏敏:为应对压力与挑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建设试验任务的质量体系。通过QS9000系列对中心工程质量的认证,来提高中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特别是对软件开发以及硬件维护管理的总体方案的论证,都要通过质量体系来管理和控制。

  第二是改造飞行控制的系统。随着第二代飞控系统投入使用,飞控中心的自动化程度有很大提高,以前单靠人工来处理监视,现在则改用电脑;以前注入数据、检查、验证、会签等都靠人工,现在已采用自动比对传递。

  我们还开发了飞控的可视化系统,把飞行器在轨运行状态下的飞行事件,通过直观形象的三维动画形式展现出来,给指挥人员专家提供一个直观的生动的判断的平台,通过实时的遥测数据,实现实时驱动。

  中心还采用了监控管理系统,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状态进行监视,搜集、管理计算机的运行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报警。

  创新手段的采用,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心人手不足的问题。

  第三是以前瞻的目光进行人才培养。为了完成后续的任务,如火星探测等,中心成立了国家重点科研实验室——飞行动力学实验室,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这就为后续的任务工程在攻克关键技术上做了储备,通过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

  中心也加大了与国际交流的力度,送一些人到国内国外的科研院所,带着课题攻读学位;到其他飞控中心学习参观,参加国际飞控的协作。这为飞控中心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技术上的储备。

  第二代软件系统助力飞控工作

  记者:第二代软件系统将应用在交会对接任务中?

  陈宏敏:是的。北京飞控中心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共有100余个关键岗位,其软件系统也非常复杂,内容涵盖通信、数据处理、轨道控制、发令、定轨、姿态控制等多个方面。

  从1996年第一次执行飞控任务开始到2010年,近15年的时间内我们使用的都是第一代软件。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飞控中心不仅承担载人航天任务,还承担深空探测任务,因此需要可实现多任务的软件系统。

  从2010年开始,我们启用了第二代软件系统。这一系统可同时执行多种任务,软件在灵活性、模块化程度、可扩展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对于这个软件系统的维护和修改,也具有很大难度。

  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飞控中心

  记者:北京飞控中心追求什么样的发展目标?

  陈宏敏:首先,一个处于高科技高风险领域的单位,各项准备工作必须是规范的,要靠质量去保证。其次,必须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中心人员既能完成任务,又能科研创新。三是必须在飞控、轨道动力学、任务分析等专业岗位上配备过硬技术的人才,中心的工作要靠这些中坚力量去支撑。四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对人员、工程、质量等方面的合理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大家在和谐的环境中工作。

  记者: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飞控中心,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陈宏敏:我们要致力于软实力的提升。飞控中心要想做到在世界上有名望,在国内同行中受人尊重,一方面要提升飞控中心的技术水平,使其具有交流的价值。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有几个在这个领域中具有知名度的专业人士。(记者孙彦新、赵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