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可靠性贯穿载人航天任务始终
记者:航天,特别是载人航天是充满风险的事业。为了确保工程成功,在抓工程可靠性和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袁家军:质量和可靠性,是我们事业的基石。没有安全和可靠性,载人航天将无从谈起。
翻开世界载人航天的历史,惨痛的教训比比皆是。自1986年以来,美国的航天飞机就先后出现了两次重大失败,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也多次发生重大事故。“哥伦比亚”号是在航天飞机第128次发射时出现事故的,“联盟”号飞船在上百次执行任务后也出现了问题。这说明,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挑战。
记者:是否可以说,技术的成熟并不必然带来安全性的提升?
袁家军:技术的成熟与安全性有关,但技术的成熟度并不必然代表产品成熟。只有产品成熟了,才能真正保证安全性、可靠性。所以,抓质量、抓可靠性贯穿在载人航天任务的始终。
首先是从思想上确立高的标准,我们提出了“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的“三零”要求。一艘飞船,有上万个部件,怎么做到“零故障”呢?这是一项很高的要求。我们以此为标准,通过“零缺陷”的质量意识、“零疑点”的工作标准,来实现飞行的“零故障”。
其次是抓规律。航天55年的发展历史,实际就是一部不断探索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对于载人航天这样一个复杂系统来说,不按照规律办事,不可能把任务完成好。我们现在开展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抓规律的具体体现。
航天界有一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然而,看到和掌握细节,是一项很难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探索出了掌握细节的“七靠”方法——靠极端负责深入细节、靠科学方法聚焦细节、靠技术功底放大细节、靠充分实验吃透细节、靠程序手段检查细节、靠“数据包”量化细节、靠严格管理控制细节。
细节必须用数据进行量化,决不能说“差不多”。“数据包”的使用,是我们质量管理中的一项创新。对于任何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元器件、生产过程,到最终性能都进行一系列实验,获得的数据全部储存下来,从而实现100%可追溯。只有量化了每个细节,才能做到整个系统100%可靠。飞船系统研制的全国大协作中,直接间接参与的有30万人。所有人的工作数据,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出来。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格按照岗位职责、照规章办事。实践中,我们推行了“表格化管理”,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用表格进行明确。一旦出了问题,必须“归零”。不仅要技术归零,也要管理归零。
从航天科技集团层面来看,抓质量和可靠性的方法有集智攻关、推广最佳实践、在更大平台探索规律以及加强把关等,从而为质量和可靠性提供了强大支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