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二:不去评价美国大使馆的监测结果
近日,针对我国环保系统目前未将国际通行的PM2.5列入空气质量强制性监测指标。魏强表示对PM2.5的监测目前在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他解释,无论是PM10还是PM2.5所用的监测仪器都是一样的,只是采样进口的切割头需要更换,如果以后换成对PM2.5的监测,更新本身的成本不是很大。
近日,美国大使馆的公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北京市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相差很多,这引起了社会的普遍质疑,一些民间环保组织进行的空气质量自测数据,并在网站上公布与官方数据进行对比。
对于质疑,北京市环保局宣教处处长王小明表示,我们今天让大家来参观,就是想让公众了解我们的工作的严密性,我们的监测是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有一套严密的质量保证系统,我们只能保证我们发布的数据是准确的,我们进不去美国大使馆,不知道他们的仪器是如何运行,所以也不去评价他们的监测结果。
对于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变化,王小明表示,从大跨度的变化来看,北京的空气质量肯定是在变好,2008年之后北京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每年都在增加,而且“一级达标天”在增加,这说明达标天得质量在提高,另外近年来,北京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也在降低。所以,对待北京空气质量的问题应该从长期来评价。
现场:开放活动成了记者见面会
按照预先规定,市民开放活动每周二的下午两点中开始,在下午一点半左右已经有参观者在北京市环保局门前等候,而他们中的多数是记者,在门前的迎接参观市民的也是环保局宣传处的工作人员。
在参观活动开始的两点钟,来自十余家媒体的近三十名记者已经架起了设备,准备采访。“因为环保局昨天才公布今天开始对市民开放,所以大部分普通市民并不知道这个消息,即使报名的市民的也大都是记者”,一位北京当地媒体的摄影记者解释。
活动中仅有的几个参观市民也都是与环境保护领域有关的,有环保专业的大学生,也有热心环保的NGO成员。“我们就是在微博互相传消息才知道这个开放活动的,所以就急忙赶过来,之前这里的开放活动也不对个人开放”,一位来自民间环保组织的参观者说。
因为前来采访的媒体太多,整个市民开放活动也成了一场记者见面会,怎样评价最近美国大使馆发布的空气质量数据,为什么普通市民的感受跟官方空气质量状况的表述相差巨大,咱们的设备可以检测PM2.5吗……讲解员的介绍不断被记者的提问打断。由于记者的提问过多,参观讲解活动过后,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多名工作人员被记者分团包围采访,整个参观活动也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对此,王小明也表示,市民开放日是因为最近市民普遍关注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其实这种开放活动从2007年就开始了,以往是对单位开放,今后开始对个体市民也开放了。
对于首日的开放活动中前来采访的媒体远超过参观市民,王小明表示,今天媒体来了这么多确实出乎意料,之前我们也没有给媒体发相关的采访通知,都是记者朋友自己来的,我们很感谢媒体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希望能通过今天跟媒体的沟通,把我的工作流程、数据采集和保障的原理传播给公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