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云南省师宗县私庄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搜救工作进入第三天。截至13日13时,师宗县私庄煤矿事故已确认34人遇难,仍有9人下落不明。根据相关协议,每位遇难矿工家属将获赔偿66万元。(11月13日《京华时报》)
进入岁末,连续发生几起重大矿难事故。11月3日,河南义马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造成4人死亡,紧接着湖南衡阳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此次云南师宗故难,又有34人遇难,且井下还有9名矿工生死未卜。13日,甘肃景泰县又传来煤故发生透水事故的消息,7名矿工被困井下……矿难发生的密度如此之大,死亡人数直线上升,煤矿安全的警钟再一次敲响。
若在前几年,每一起矿难都会成为媒体争相报道和评论的焦点。但让人意外的是,面对频发的矿难,舆论反应却是相当冷淡。现在公众对于频发的矿难,似乎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的状态。
矿难事故之所以不再受关注,是因为公众已经患有审“丑”疲劳。矿难事故,年复一年地发生,区别在于死亡人数的多少,以及事故发生原因的异同。就算公众再有同情心,再有悲悯情怀,面对接二连三的矿难,谁都会慢慢变得麻木。
更重要的是,对于矿难,人们已经评无可评,说无可说。中国式的矿难,基本是人祸多于天灾。最近发生的几起矿难,一个相同的特点是,都属于责任事故。譬如师宗矿难,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就表示,事故煤矿违法违规擅自生产,有关部门监管监督不到位,责令停产整顿工作不到位,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综合防控措施不到位……每一个事故隐患我们都无比熟悉,每一个事故原因我们都曾无数次讨论过,但是有什么用呢?问题依旧,矿难依旧。
矿难不再受关注,折射了媒体和公众的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过去,面对一起起矿难,我们呐喊过、愤怒过、质疑过、谴责过,但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无济于事。这种无力感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失望: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阻止矿难的发生?
从另一个角度看,矿难不再受到关注,是一种警示。对于矿难,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治理,但另一个不堪的现实是:真正好的有用的制度却从很少被执行。比如,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曾一度被公众寄予厚望,但近日发生的几起矿难中,均没有领导带班下井,师宗矿难发生时,值班矿领导戚谷明竟然还在睡大觉,事故发生后才匆忙下井,并伪装从井下逃生的假象。这么简单易行的制度都会被束之高阁,遑论其他?(吴龙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