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李克强:医改进深水区 中国将构建多元办医格局

2011年11月16日 10:25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推进医改,但在改革中都遇到重重困难,有的甚至举步维艰。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是维护十几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建设、扩大内需的重大发展工程。医改实施两年多来,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改革打下了好的基础。同时,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2020年医改的总体目标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继续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2009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医改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政策措施。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了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这两个文件的制定出台都经过了深入调研、认真讨论、反复协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医改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同配合,克服起步阶段的种种困难,使医改各项任务不断推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医改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三项制度不断健全,近600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妥善解决,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合计已达12.8亿人,全民基本医保惠及全国95%左右的人口。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0多个县级医院和3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建设,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养规划启动实施,为中西部地区基层机构免费培养了约1万名医科学生,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2万多名执业医师,培训在岗医务人员达数百万人次。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均经费标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受惠面明显扩大。四是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已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层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门诊药费、住院费用相应降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及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开展。五是卫生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2009—2011年共新增医改资金3318亿元,各地相应加大了医改资金投入,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度增长,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连续下降,群众就医负担初步减轻。

  总的看,我国医改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加强了社会事业建设,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改革的实践表明,医改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也借鉴了国际成功经验。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改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长期存在的基本医疗保障短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和“以药补医”等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相当突出。同时,各地改革进展仍不平衡,一些地方医改政策和资金落实不到位,机制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前行,才能巩固和发展前一阶段的改革成果,取得更大进展。做好当前改革工作,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对于基本完成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乃至实现2020年医改总体目标都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要求。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深入推进医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首先,深入推进医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这个阶段上,群众越来越重视医疗和健康问题,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多期待。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主要指标有三项,即人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反映健康水平的指标居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5岁。但目前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还不足,个人医药负担过重,群众意见较多,社会也十分关注。尤其是农村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他们之所以贫困,除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外,很多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城镇不少困难群众也为疾病所困。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是人民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存在的困难,把医改这一涉及人人的重大工程切实建设好。

  第二,深入推进医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医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构建群众看病就医的安全网。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群众健康,而且能够缓解群众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人们即期消费,从而实现扩内需、转方式、促发展。过去医保制度不健全,一些群众有病看不起、不去看;现在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完善,看病人数大幅增加,医疗卫生需求明显释放。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由于存在“以药补医”,导致一些医院开大处方、过度用药包括不当使用抗生素,长此以往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种状况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等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因素也在增多,需要妥善应对。通过深化医改,可以更好地为群众防病治病,增强群众健康素质,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深入推进医改,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重要变革。医药卫生与经济社会密切关联。深化医改不仅涉及经济领域改革发展,而且涉及社会领域改革发展。一方面,医药卫生是重要的社会事业,关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又是重要的服务业,对老人的医疗服务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或超过10%,其中美国达到16%;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也达到6—8%,而我国目前的比重尚不到5%,卫生事业和医疗产业发展的前景广阔,在保基本的同时开发非基本领域的潜力很大。在医改中,政府增加的投入,主要用于中低收入群众,这实际上是对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既解决疾病防治的基本需求和群众用药的公平可及,又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人事、收入分配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建立规范的基本药物采购制度,促进医药产业优化重组和结构调整,将对整个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产生深远影响;探索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等有效形式,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调动社会力量办医积极性。总之,医改是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看到,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卫生事业需要不断改革发展。同时,社会各界对医改很关注,人民群众期待见到实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也要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还应看到,深化医改存在许多有利条件,有长期以来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累的经验,有持续增强的综合国力,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定能够推动医改不断取得成效,逐步实现改革目标。“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上下一心、开拓进取、只争朝夕,坚定不移地把这项重大改革实施好,走出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式解决办法的路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