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航天育种为中国人独创 仅极少数优异者称太空种子(2)

2011年11月16日 12:5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太空粮”、“太空菜”是安全的

  那么,人吃了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生产的“太空粮”、“太空菜”,会不会有不良影响呢?

  刘录祥告诉记者,实践证明航天育种是安全的,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品种生产加工的食品也是安全的。这是因为在自然环境中,植物种子实际上也在发生变异,只是这个变异过程极其缓慢,变异频率很低,我们称其为自然变异。早期的植物系统育种方法大都是对这种自然变异的选择和利用。航天育种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这一变异过程,我们称其为人工变异。航天育种产生的变异与自然变异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太空种子的变异基因还是地面原来种子本身基因变异的产物。

  事实上,国际上普遍用高剂量的核辐射装置为面包、大米、方便面、脱水蔬菜等消毒灭菌,这些食品都可以直接安全食用,并为多个国际组织所倡导。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倡导的核辐射诱变培育品种方法,迄今已经在世界70多个国家培育出3000多个植物突变品种。人们食用这些理化诱变品种加工出来的食物已经50多年了,根据人们长期的食用经验,理化诱变的食物是无任何危害的。因此,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产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太空种子”已有110种

  自1987年首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农作物种子开展航天诱变育种,特别是2006年组织实施国家航天育种工程和发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以来,一大批产量和质量双高的新品种脱颖而出。目前,我国已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先后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花生、芝麻、番茄、青椒、苜蓿等多种作物上培育出进入省级以上区域试验的优异新品系200多个,其中特优航2号水稻、航麦96小麦、中棉所50棉花等8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认)定,使得我国利用航天技术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总数达到110个。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利用航天技术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4700多万亩,增产粮棉油15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延伸阅读

  航天育种机理仍在探索之中

  刘录祥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关于航天诱变的机理仍处于探索研究之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研究策略:一是通过对空间环境中的宇宙线辐射、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等因素分别进行一一排查和分析,来验证哪些或哪个因素是诱发种子产生变异的主因;二是通过对空间搭载诱变获得的突变个体与其原始亲本品种进行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的比较分析,以寻找突变发生的内在原因。

  根据现有研究,可以认为空间诱变的诱因主要是太空中的高能粒子辐射,以及空间微重力的协同作用。正如前述,空间宇宙线辐射是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当植物种子被宇宙射线中的高能重粒子(HZE)击中后,会出现更多的染色体畸变,植株异常发育率增加,而且HZE击中种子的部位不同,畸变情况亦不同。根尖分生组织和胚轴细胞被击中时,畸变率最高。不过,许多实验结果表明,经空间飞行的种子即使没有被宇宙粒子击中,发芽后也能观察到染色体畸变现象,而且飞行时间愈长,畸变率愈高。这说明微重力对种子亦具有诱变作用。

  航天育种流程(以小麦为例)

  第一代

  搭载回来的种子叫做“第一代种子”,要全部种下去——第一代植株有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生理变异性状,但科研人员只是观察记录下来,不做任何筛选。

  第二代

  收获的种子全部再种下去,长出来的叫第二代,这才开始选长得“好”的种子,例如筛选变矮秆的,以便增强抗倒伏性能;筛选穗子变大的,以提高产量;筛选变早熟的,以提早收获期等等。变异是随机的,有的变好,有的变“坏”,但我们可以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定向选择。

  第三代

  通过上述筛选,选择出第三代种子继续播种,目的是看这些突变性状是否真正能够稳定遗传。

  群体比较和异地试种

  经过进一步筛选,再进行一定规模的群体比较试验,有时还要拿到河北、山东、河南等多个试验点去异地试种鉴定,看看在不同环境下是否都能表现出优良性状。 (记者 王鸿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